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化肥实用手册

氮肥的合理施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化肥实用手册》第31页(9111字)

我国氮肥用量已居世界首位,肥效显着,很受农民欢迎。氮肥在不同作物、土壤上的肥效差异很大,每公斤N有的能增产粮食10公斤以上,有的不足5公斤;对作物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也不同。这都与氮肥合理施用有关。

1.氮肥品种的合理分配 常用的氮肥品种均是速效氮肥。大量试验表明,不同品种的氮肥只要使用得当,每单位养分的肥效比较接近。但由于氮肥性质不同,有的品种分配到适宜的作物、土壤上其效果可能更佳。

(1)硝酸铵 它易被淋失和反硝化作用。所以在我国南方水田和雨量大的坡地应少用,而长期淹水的水稻田不宜施用。用15N示踪测试,化肥中氮素当季利用率大多在30—40%;而硝酸铵中硝态氮利用率在水田中低于10%,其中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素损失往往超过淋溶损失。

硝酸铵应重点分配到北方旱地作物。原因是土壤通气好、雨量不大、畦灌为多,深施后氮素损失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比铵态氮大5—10倍,更易被作物吸收。所以在墒情不太好的旱地或寒冷的地区,因脲酶活性低影响尿素转化,硝酸铵的肥效会更好些。烟草、大麻、甜菜施用硝酸铵有利于改善品质。如烟草施用硝酸铵,由于硝态氮肥效来得快,能促进叶片生长;铵态氮被土壤胶体吸附,肥效较稳,有利于后期叶片的成熟,叶片厚度适宜,颜色好,味道纯。

(2)碳铵、尿素和硫铵 它们适用各种作物和土壤。碳铵挥发性强应重点分配作底肥,尿素、硫铵等多作追肥。硫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在酸性土壤上施用会加重酸度;在水稻田上因缺氧易产生大量硫化氢或硫化亚铁,会伤害稻根;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形成大量硫酸钙,引起土壤板结。所以在这些地块上不宜长期分配单一的硫铵,要与其他氮肥品种轮换施用。在缺硫的地块或喜硫的作物,如铃薯,增施硫铵效果显着。

(3)氯化铵 它含有氯离子会影响烟草燃烧性,易“熄火”,不宜施用;茶叶、紫云英、大豆、四季豆、葡萄、西瓜、柑桔、薯类、甜菜、甘蔗等抗氯较弱的作物,要控制用量或避开作物对氯敏感的生育期,尤其在幼苗期。氯化铵有时肥效较好但影响产品品质。例如,华中农大土化系连续五年在柑桔上施用氯化铵与尿素比较:柑桔产量、外观、维生素C均无明显差别,而固形物、柠檬酸含量有降低趋势,着色延迟。如果氯化铵用量过多,对糖转化为淀粉不利,块根和块茎作物的淀粉含量会降低;氯离子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西瓜、甜菜、葡萄等则会降低含糖量。

氯化铵在土壤中会残留氯离子,不宜分配到盐碱地、干旱或排水不良的地区;适宜在雨水多、排灌条件好的地块施用。氯化铵中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减少了氮素淋溶、挥发。所以它在南方抗氯较强的水稻上施用,其肥效往往稍好于其他氮素化肥。

2.氮肥与磷钾肥的配合 作物正常生长需要多种营养成分的均衡供给。在土壤缺乏多种养分时,偏施氮肥增产效果很差,甚至不增产。目前我国大部分土壤氮磷养分都缺,而缺钾面积还在扩大,尤其是南方地区。所以经济作物和南方地区应以NPK配合为主;北方除高产缺钾地区外,主要考虑NP配合。

(1)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 土壤氮磷都严重缺乏而钾丰富时,一般单施氮肥或磷肥增产幅度不大,甚至不增产。如果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产量显着提高。例如,陕西省土肥所1982—1984年三年油菜盆栽试验结果:单施氮肥每盆增产5.46克,单施磷肥增产2.39克,同样数量的氮磷配合增产13.48克比单施氮、磷的增产之和7.85克还多5.36克。这种现象称为氮和磷之间的连应,也称交互作用。又如河北省土肥所小麦大田试验结果:单施氮肥每亩增产33公斤,单施磷肥增产48公斤,而等养分的氮磷配合增产109公斤,比单施氮、磷的增产之和还多。可见,在氮磷俱缺的土壤上,氮肥与磷肥配合增产效果显着。

(2)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 土壤氮磷钾俱缺的地块上,氮肥与磷钾肥配合增产效果显着。江西省上饶地区农科所在速效氮90ppm,速效磷12ppm,速效钾60ppm的地块上,连续三季水稻试验,其结果见表6。氮肥与磷钾肥配合不仅产量高,稻谷的出米率、蛋白质含量、含磷量均高于单施氮肥。由于土壤缺素程度不一和其他的因素影响,NP或NPK配合的交互作用不是经常出现的,应根据肥效状况,对不同养分的用量进行适当调整,才能获得更大效益。

表6 氮肥与磷钾肥配合对稻谷影响

注:三季水稻测试值平均,亩施N10公斤、P2O53公斤、K2O6公斤。

(3)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中含有较多的磷钾元素。在磷、钾肥缺乏或用量不足的情况下,增施有机肥也能达到提高氮肥的增产效果。据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1983—1986年氮肥与有机肥配合试验结果,70%的化肥N与30%的厩肥N配合施用的稻谷产量最高,而100%化肥N处理的产量低而不稳。氮肥与有机肥配合的土壤物理性状比单施氮肥也有明显改善,见表7。

表7 氮肥与有机肥配合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

注:1986年6月测。

粮食秸秆中含氮少而碳多,氮碳比约1:70—90,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适宜的氮碳比约1:25,而微生物要吸收部分土壤中氮。有人认为微生物每分解100公斤秸秆至少要加入0.8公斤氮。所以在增施新鲜的秸秆肥时,要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防止土壤短期内氮素不足。

总之,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氮肥要与磷肥或磷钾肥或有机肥配合施用,有些地区还要增施某些微肥。这是合理施用氮肥的重要措施之一。

3.氮肥的施用量 目前我国氮肥用量大,占化肥总用量的65%左右。氮肥用量适宜对作物增产、节肥、环保等均有良好影响。它是合理施肥的重要环节之一。

(1)氮肥用量与肥效关系 在一定氮肥用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在逐步提高,但每单位氮肥的增产效益下降。这就是在施肥上出现的“报酬递减”现象。例如,全国化肥试验网在1981—1983年进行的“不同氮肥用量与肥效”(表8)和吉林省土肥所在1985年进行的“不同尿素用量与利用率”(表9)。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亩6—10公斤的中等施氮量的情况下,每公斤氮增产粮食10—12公斤,氮肥(尿素)利用率为35—45%。

表8 不同氮肥用量与肥效

注:试验在磷肥或磷钾肥的基础上,氮肥以尿素为主。

表9 不同尿素用量与利用率

注:试验在施磷肥的基础上。

氮肥的合理用量不是越多或越少越好,而要兼顾产量和纯收益两方面。虽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每单位氮肥的增产效果下降,但只要增施的化肥价格小于增产产品的价格,就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纯收益。这时的氮肥用量称为氮肥合理施用量,也称最佳施氮量。因为氮肥用量的“报酬递减”现象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也相应增加,以及作物品种和其他生产条件的改善,“报酬递减”也会相应减弱。此外,粮、肥比价的变动也会改变氮肥的合理施用量。

(2)氮肥用量与均衡增产 笔者在河北、山东等地氮肥肥效试验结果,在中低产地区每公斤氮(N)一般能增产小麦12—14公斤,而高产地区仅为5—7公斤。根据现在粮、肥价格,一般在高产地区的氮肥投入也可获得最大的纯收益,但与中低产区的氮肥肥效比较,经济效益约差一倍多。目前我国氮肥仍然不足,所以在有灌溉条件的中低产地区要增加氮素等肥料的投入,达到均衡增产。

氮肥施用过量是高产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既不能提高产量,反而造成作物贪青倒伏,氮素损失,甚至污染环境,增加周围水源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如果这些地区要保持高产、稳产、低成本目的,目前不是增加氮肥的投入,而是要进一步选育高产耐肥品种,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和提高施肥技术。

花生、大豆和豆科绿肥等作物虽一生需氮较多,但大部分是靠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只需在生长初期施用少量氮肥以促进根瘤形成。如果氮肥施用过多,反而会妨碍根瘤形成,降低固氮作用。果树、林木和某些经济作物长期以来不施或少施化肥,影响作物生长。如果在这些作物上增加氮素等化肥投入,经济效益会大幅度提高。

(3)氮肥用量与确定方法 确定方法主要有:“养分平衡法”,根据无肥区带走的养分数量;“肥料效应函数法”,是产量与相应的施肥量的关系;“测土施肥法”,依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测试值;“营养诊断法”,以作物体养分含量测试值为主要依据;“配方施肥法”,是某些施肥法的综合应用。这些确定方法,氮肥和磷、钾肥都可应用。它们各有长处,也有不足的地方。有的过于繁琐影响推广,有的测试值或系数难于准确,都需要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逐步完善。下面举几个确定方法的例子:

①“养分平衡法”确定施肥量,公式如下:

例如,某对照区小麦亩产量为270公斤,欲达亩产420公斤指标,应施用多少尿素?

从表2中可知,每100公斤小麦产量平均约需带走氮素(N)3公斤。尿素含氮(N)46%,利用率一般为40%。那么其用量可按上式公式计算。

“养分平衡法”确定施肥量对地区进行肥料规划时有较大作用。由于施氮与不施氮时,土壤对作物供氮能力不同,以及肥料利用率和单位产量所带走的养分量变化大,影响施肥量的准确性。

②“测土施肥法”确定施肥量,公式如下:

公式中0.15:一般土壤耕层定为15公斤,土壤有效养分单位ppm是百万分之一的浓度单位。如果土壤有效养分为1ppm,即每亩(15万公斤×百万分之一)含有0.15(公斤)。“测土施肥法”确定施肥量与①一样,系数和测定值变化大,影响施肥量的准确性。

③“以产定氮”确定施肥量。由于我国土壤氮素普遍缺乏,而且氮素化肥在土壤中残效小。所以氮肥施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作物产量越高,氮肥的用量越要相应增加。以粮食作物为例:

“以产定氮”确定施肥量是各地大量肥效试验粗略统计,使用方便,容易推广。在氮肥用量范围内,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选择用量的上限或下限。例如,耐肥品种在磷钾肥较充足的情况下,氮肥用量应适当偏上限;腐熟的有机肥用量较多或土壤肥力较高时,氮肥用量可适当偏下限;在气温低和墒情较差时,氮肥用量应适当偏高。

4.氮肥的施用期 可作基肥、种肥、追肥。掌握好不同施肥期的相互结合,有利氮肥肥效的提高。

(1)基肥 又称底肥,整地,翻耕时施用的肥料。在施用有机肥、磷肥或磷钾肥的同时施足氮肥,可以满足作物苗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壮苗。所以基肥充足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基肥应占作物全生育期氮肥用量多大比例,这与作物、土壤关系密切。

①粮食作物的基肥:北方冬小麦、春玉米、春稻和南方的中稻等作物生育期较长,在150天左右。一般采取基肥、追肥并重,基肥约占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40—60%。如果亩产粮食350公斤左右,全生育期大致施氮肥(N)10公斤,基肥用量为4—6公斤。南方的双季稻、春小麦、北方的麦茬晚稻以及干旱地区的早熟作物,生育期短,壮苗早发是增产的关键。这些作物应重施基肥,基肥应占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70—80%。干旱又缺乏灌溉条件的中低产地区,追肥作用往往不大,也可采取一次性施足基肥,不再追肥。这些地区如果亩产粮食在200公斤左右,每亩基施氮肥(N)6—7公斤即可。

氮肥基施用量还要考虑土壤条件,应掌握“瘦地或粘性土多施,肥土或砂性土少施”的原则。因为瘦地苗期易缺肥;砂性地保肥性差易渗漏,尤其在水田和多雨的地区,以“少吃多餐”为宜。瘦地或粘性土基肥用量可占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60%左右,肥地或砂性土以30—40%为宜。此外,碳铵、氨水挥发性强应多作基肥,便于深施可减少氮素损失。

②经济作物的基肥:经济作物种类多,营养特性多样化,对基肥用量要求也不同。例如,烟草氮素施用的原则是“前期足而不过量,后期少而不缺乏”,才能保证烟叶的质量。在南方烟区,亩产黄烟150公斤左右的中肥力烟田,全生育期需施氮肥(N)5—6公斤,基肥应占55—65%为宜。结球大白菜、甘蓝型油菜、甘蔗、棉花等产量高、需肥量大,一般分多次施用氮肥,基肥的比重相对较低,约占全生育期用量的30—40%。如春植甘蔗基肥每亩用氮肥(N)2—3公斤,甘蓝型油菜用1公斤左右,结球大白菜往往不用氮肥而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作基肥即可。

花生、大豆、豆科绿肥等作物在幼苗期根瘤未形成或数量很少,固氮能力弱,因此也应重视基肥,每亩氮肥(N)用量2—3公斤,约占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60%以上。

③多年生果树、茶树的基肥:多年生作物的基肥和底肥是不一样的:底肥是在垦植或改种换植时结合深耕改土施用的肥料;基肥往往有多种形式,如茶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扦插定植或种子直播时施入的,另一种是每年秋冬施入茶园的,都称为茶树的基肥。

底肥以施用有机肥等迟效养分为主。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以便为后期的作物生长奠定良好的土壤基础。基肥以施用有机肥和磷钾化肥为主,增施少量氮肥。苹果树、梨树的基肥即秋施肥,结果盛期每株基施氮肥(N)0.2—0.4公斤;茶树每亩基施氮肥(N)2—3公斤。基肥占全生育期氮肥(N)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种肥 指播种或移栽时施用的肥料。在施足基肥时,一般不需要再施种肥。如果无基肥或基肥不足的情况下,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旱作物,可以用少量氮肥作种肥,每亩用硫铵或尿素4—6公斤,不要与种子直接接触。种肥用量虽少,但效果显着,能促进幼苗早发。

(3)追肥 又称补肥、接力肥,防止作物生育期间脱肥而施的肥料。为了节省劳力,在产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应减少追肥次数。追肥的次数、时期和用量,因作物、土壤条件而定。

①粮食作物追肥:北方的春玉米、冬小麦、单季稻和南方中稻等作物生长期较长,亩产量400公斤左右,在施用基肥的情况下,每亩再追施氮肥(N)4—6公斤。一般分两次追肥:分蘖期或拔节期应重追;穗肥少追,如果作物长势好,也可以不追。

南方的双季稻、北方的麦茬晚稻、春小麦等作物生育期较短,追肥宜早不宜晚。双季稻采用“前促后保”施肥法,氮肥约三分之二作基肥,三分之一作追肥,一般宜在移栽后7天左右追施;春小麦在分蘖前后追施,每亩用氮肥(N)2—4公斤;基肥或种肥不足的夏玉米可追拔节肥,每亩用氮肥(N)4—5公斤。

②经济作物追肥:经济作物种类多,比粮食作物追肥复杂。如棉花生育期长,一般分苗肥、蕾肥、花铃肥、盖顶肥。苗肥要早施,亩施氮肥(N)1—2公斤,如果棉田长势旺要晚施或不施;花铃肥要重施,亩施氮肥(N)3—4公斤,一般在棉株下部座住2—3个大桃时施肥,如果棉花徒长,可减少用肥量;盖顶肥要巧施,亩施氮肥(N)0.5—1公斤,能防止早衰。如果棉株未出现早衰,可不追盖顶肥,避免其贪青晚熟。又如春植甘蔗,虽然氮肥用量不宜过多,但还要分苗肥、壮蘖肥、拔节肥和壮尾肥。壮蘖肥和拔节肥每亩分别追氮肥(N)3—4公斤;苗肥和壮尾肥分别追2—3公斤。

多年生果树、茶树的追肥 多年生作物追肥数量大,次数多。如茶园的追肥,在长江中、下游亩产干茶200—300公斤时,一般要施氮肥(N)20—30公斤。茶园按春、夏、秋和晚秋四次施肥,各次用肥之间的比例约4:2.5:2.5:1。但在广东英德等地丰产茶园,全年追施氮肥(N)50—60公斤,追肥次数多达10次以上。又如结果梨树,追肥一般分4次进行:花前肥、花后肥、果实膨大肥、采收后肥,分别追尿素约0.2—0.4公斤、0.3—0.5公斤、0.4—0.6公斤、0.1—0.3公斤。由于品种、土壤、气候、产量等情况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要灵活掌握。

5.氮肥的施用方法 重点做到:氮肥要避免伤害植株;要施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不能与碱性物混合施用;施用时土壤要保持较好的墒情。以下举粮食作物的氮肥基施方法为例。

(1)基肥的施用方法 主要有旱地基肥、水田基肥和水田面肥的施用方法。

①旱地基肥:大部分肥料深度为10—15厘米。基施时可结合拖拉机或畜力耕地进行,先将固体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面,随即翻耕入土,做到随撒随翻,耙细盖严或在耕地时撒入犁沟内,边施边由下一犁的犁垡覆盖,也称“犁沟溜施”。氨水基施常用的方法是“犁底氨水法”,即把氨水装在拖拉机架上的罐内,通过塑料管把氨水引到犁铧后面,边耕地边把氨水均匀施在犁沟。

②水田基肥:大部分肥料在土里深度为10cm左右。方法是先把固体肥料撒在犁翻后的湿润土面上,然后再把肥料翻入土层内,经灌水、耕细耙平后,再播种或插秧。氨水基施常用“底肥泼施法”,即在田里先灌一层薄水,把氨水和泥浆混匀施于田间,随即犁田耖耙,然后插秧;或在灌水整地后泼施氨水,然后用小拖拉机旋耕,把氨水均匀地耕入土层,耙匀后插秧。

③水田面肥:在犁田或耙田后,随即灌浅水,撒施氮肥不宜多,一般每亩2—3公斤,然后再耙1—2遍,拖板拉平后插秧。这样肥料能均匀地分布在约7厘米深的土层里,既起到面肥作用,又能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

此外,一般水田基肥应少用或不用硝酸铵,减少氮素的淋溶、挥发和反硝化作用的损失。尿素易随水淋失,在水田施用后5—7天待其转变为碳酸铵后,再进行灌水耕田;作面肥时,在耕田过程中不能随便放水。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混合施用,因为碱性物能加速铵态氮分解挥发。

(2)种肥的施用方法 氯化铵不适宜作种肥,因为种子附近有过量的氯离子对种子有毒害作用。易挥发的碳铵也不宜作种肥。其他氮肥品种作种肥,一般要求与种子分开施用,可以采取沟施、穴施。肥料要干燥,也可以先和干细土混匀,施在种子侧下方2厘米左右为宜,见示意图2。因为种肥集中施用,离种子近,掌握不好易影响种子的发芽能力。

图2 种子和种肥的适宜距离

(3)追肥的施用方法 氮肥在旱地上对小麦、谷子等条播作物可采用“沟施”,即在作物行间开7厘米左右深的沟,沿沟施入肥料,随即覆土;对中耕作物如玉米、高粱、棉花等多采用“穴施”的方法,即在株旁7—10厘米处,挖7—10厘米深小穴,一人用镢或锄刨窝,一人随后撒肥覆土,撒肥时要注意防止易挥发的碳铵接触茎叶而烧伤。氨水用沟施法,可用牵引式氨水施肥器,由牲畜牵引,一人扶着施肥器施肥,另一人随后覆土。氨水兑水稀释5—10倍,肥料距地面和植株侧面各10厘米左右为宜。

氮肥在水田上追肥时,先把田中水排掉,撒施肥料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耘田,使肥料与土壤搅拌混合,均匀地分布在7—10厘米的土层里。氨水在水田作追肥,一般用灌施法,施肥前先将田里的水排干,将盛氨水的容器放在垄沟口上,用小胶管应用虹吸原理将氨水导入灌水沟的底部,用砖块立于垄沟进口处造成回流,使氨水进田前与灌溉水混匀,再流入稻田中。旱地水浇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

此外,追肥后土壤墒情不好应及时浇水,肥效才能发挥,尤其在氯化铵用量大时,能把氯离子冲稀或淋至底层。尿素要经土壤脲酶作用后,才能被作物吸收,要比其他氮肥提前4—8天追施,灌水也要求在追肥后3—5天进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