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化肥实用手册

铁肥的功能和施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化肥实用手册》第133页(1780字)

1.铁的功能和作物缺铁症状 铁不是叶绿素的成分,但它参与叶绿素的形成过程,作物缺铁时易发生“失绿症”。

铁参与传递电子功能的铁蛋白(铁氧还蛋白)是固氮酶的组成成分,固氮系统都具有含钼-铁和含铁的两种蛋白质,而且这两种蛋白质组分(钼-铁蛋白和铁蛋白)单独存在时,均不具有固氮活性,只有这两种金属蛋白的复合物才具有固氮活性。

铁在作物体内不易移动。缺铁时,主要表现为作物顶端和幼嫩部位失绿,随着缺铁时间的延长,叶片由浅绿色变成灰绿或黄白色,有时出现棕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变白或脱落。豆科作物缺铁,根瘤固氮量明显减少。

2.我国土壤缺铁状况和铁肥肥效 土壤中铁的含量是相当高的,一般为3%左右。但是,作物常常表现缺铁,其主要原因是铁在土壤中主要以高铁(三价铁)的形式存在,很难被作物吸收。土壤中铁的有效性主要受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的稻田,铁被还原成溶解度很大的亚铁,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态的铁大大增加,一般不易缺铁,有时甚至可达到中毒的程度,中毒严重时稻苗叶片呈棕褐或黄褐色,根系变黑或腐烂。在中性至弱碱性的旱地土壤,铁以氢氧化铁沉淀等难溶性状态存在。在石灰性土壤中,铁还能形成难溶的碳酸盐。所以,旱地、碱性土壤和通气性强的土壤常易缺铁。我国缺铁土壤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南方缺铁多发生在丘陵地区的多年生林木和果树上。

土壤有效铁的丰缺指标(DTPA浸提)划分如下:

土壤有效铁小于2.5ppm为极低;

土壤有效铁在2.5—4.5ppm之间为低;

土壤有效铁在4.5—10ppm之间为中;

土壤有效铁在10—20ppm为高;

土壤有效铁大于20ppm为极高。

一般在土壤有效铁小于10ppm时,施铁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大于10—20ppm,施铁基本无效。

对铁敏感的作物有高粱、蚕豆、花生、大豆(尤其是黑豆)、玉米、甜菜、铃薯、某些蔬菜和果树。多年生的果树如桃、苹果、梨等比一年生作物容易发生缺铁症。各地试验表明,铁肥对矫治果树的失绿症有明显效果。根据辽宁省某些地、县试验,在缺铁土壤上对玉米施铁肥,增产幅度可达5.8—12.9%。但我国对铁肥的应用除果树外,在其它作物上并不多见。

3.常用铁肥品种和施用方法 常用铁肥品种、成分和性质见表50。铁肥可基施或叶面喷施。

表50 常用铁肥品种和性质

基施 我国常用铁肥品种为硫酸亚铁,亚铁施到土壤后有一部分很快被氧化成不溶态的高价铁而失效。为避免亚铁被土壤固定,近些年来经各地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方法,例如,河北农业大学提出用5—10公斤硫酸亚铁与200公斤有机肥混匀,集中施于树根下,可以较好地克服果树缺铁失绿症。辽宁省农科院认为,将硫酸亚铁与马粪以1∶10混合堆腐后施用对防止亚铁被土壤固定,也有显着作用,另外,还提出增大硫酸亚铁的用量,促使土壤局部酸化,以提高水溶铁的含量。

叶面喷施 喷施可直接避免土壤对铁的固定。但硫酸亚铁在植株体内移动性较差,喷到的部位叶色转绿,而未喷到的部位仍为黄色。中国农科院果树所提出采用注射机快速向树枝内注射0.3—1%硫酸亚铁溶液有较好效果,另外,有人提出用0.4—0.6%硫酸亚铁溶液在果树叶芽萌发后喷施,每隔5—7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效果也很好,叶片老化后喷施效果较差。用有机态的黄腐酸铁(0.04—0.1%浓度)和尿素铁叶面喷施的效果要优于硫酸亚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