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检疫手册

美洲幼虫腐臭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194页(1152字)

美洲幼虫腐臭病又叫“烂子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极难根除,对养蜂生产威胁极大。目前许多国家均将本病列为蜜蜂的主要检疫对象之一。

病原体为幼虫芽孢杆菌,是兼性厌氧菌,对不良的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病菌在干燥的土壤、干枯的幼虫尸体及陈腐的培养基里,均能保持毒力达数年之久;芽孢在100℃的沸水中1-5分钟能杀死,但在煮沸的蜂蜜中需40分钟才能杀死。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蜂群繁殖和采蜜季节,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发病严重。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内勤蜂的清扫巢房和饲喂活动。本病主要感染孵化24小时的幼虫,两天以后的幼虫不感染。工蜂、雄蜂或蜂王的幼虫期都可感染。

【临床症状】病原菌通常使封盖幼虫死亡,封盖巢脾呈现潮湿、油光、下陷、有针尖大的穿孔,形成“穿孔子脾”。死亡幼虫尸体初呈苍白色,失去正常光泽和饱满状态,后变成褐色乃至咖啡色。腐败幼虫尸体具有粘性和胶臭气味,用镊子挑取可拉成细丝。尸体干枯后呈黑褐色,形成鳞片状硬皮,紧贴于巢房底很难清除。

【诊断】根据典型的病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一)实验室诊断

1.病原菌直接检查。挑取可疑的幼虫尸体少许,加少量无菌水制成悬浮液,进行涂片镜检,见有芽孢杆菌即可确诊为本病。

2.血清学检查。取经分离纯化的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菌制成抗体血清,与可疑的幼虫尸体提取液,进行沉淀反应或凝集反应。

(1)沉淀反应。用上述已知血清与被检提取液作用半分钟乃至2分钟后,若在两液界面上,出现薄而均匀的浅蓝色浑浊环,即为阳性反应。若经过15分钟的作用后,界面仍是透明,即为阴性反应。

(2)凝集反应。若血清与被检提取液作用3-5分钟,溶液中出现凝集絮片,即为阳性反应。

(二)鉴别诊断 取新鲜奶2-3毫升,置于试管中,再挑取幼虫尸体少许,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合均匀,在30-32℃下培养1-2小时,如发现牛奶有凝集现象,即为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菌则无此反应。

【处理】确诊蜂群患美洲幼虫腐臭病时,应就地隔离治疗,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方可开具检疫证明书准予运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