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6页(2731字)
(一)描记心电图的导程
1.双极肢导程 第一导程(LⅠ)正极接于左前肢与躯干交界处,负极接于右前肢与躯干交界处;第二导程(LⅡ)正极接于左后肢与躯干交界处,负极接于右前肢与躯干交界处;第三导程(LⅢ)正极接于左后肢与躯干交界处,负极接于左前肢与躯干交界处。
2.加压单极肢导程 常用的有加压单极右前肢导程(aVR)、加压单极左前肢导程(aVL)和加压单极左后肢导程(aVF)三种。aVR:探查电极的部位在右前肢,无关电极(负电极)的连接方法是左前肢与左后肢电极各通过5KΩ电阻后相互连接;aVL:探查电极的部位在左前肢,无关电极(负电极)的连接方法是右前肢与左后肢电极各通过5KΩ电阻后相互连接;aVF:探查电极的部位在左后肢,无关电极(负电极)的连接方法是右前肢与左前肢电极各通过5KΩ电阻后相互连接。
3.单极胸导程 马的胸导程有7个部位,即V1~V7,V1反映右心室的心电图,V2反映室中隔的心电图,V3~V7反映左心室的心电图,一般情况下只描记V1、V2、V6即可反映整个心脏的动作电位。V1位于右侧第四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下方12cm处,电极与胸骨垂直,主要对向右心室前侧壁;V2位于左侧肘端垂直线与胸骨交叉点的后方3cm,胸骨中线上,电极与胸骨垂直,主要对向室中隔部;V6位于耆甲顶点偏左6cm处,电极与背部垂直,主要对向心尖部。
牛的胸导程有4个部位,一般只描记V1、V2、V4;V1位于右侧第四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下方12cm处,主要对向右心室侧壁;V2位于胸骨柄的左缘与左腋窝连线中点处,主要对向室中隔;V4位于右侧肩胛骨前缘的中点处,主要对向左心室侧壁的基底部。
犬的胸导程有6个:V1位于左侧肩关节正后,V2位于左侧第2肋间,V3位于左侧第5肋间,V4位于右侧第7肋间,V5位于右侧第5肋间,V6在右侧第3肋间。以上均在肋骨与肋软骨接合部。
(二)心电图描记方法
1.被检动物要绝缘,置放电极部位剪毛并以酒精棉球充分擦拭脱脂,然后将鳄鱼电极牢固地夹持。
2.连接电源、地线,打开电源开关,校正标准电压。
3.连接肢导线,并将肢导线的总插头连于心电图机上。肢导线按规定连接:红色(R)—连接右前肢;黄色—(L)连接左前肢;蓝色或绿色(LF)—连接左后肢;黑色(RF)—连接右后肢;白色(C)—连接胸导联。
4.按下或转动导程选择器,基线稳定,无干扰时即可描记。一般按LⅠ、LⅡ、LⅢ、aVR、aVL、aVF、V1、V2……,每个导程描记4~6个心动周期,并打一个标准电压。
5.描记完毕,关闭电源开关,旋回导程选择器,卸下肢导线及地线,并在心电图纸上注明动物号及描记时间。
(三)心电图各波及其间期的意义
1.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激动。主要病变有:P波增大,表现为P波增宽、时限延长,见于交感神经兴奋、心房肥大和房室瓣口狭窄等;P波增高、尖锐,见于窦性心动过速;P波呈锯齿状,见于心房颤动;P波分裂或重复,表示左右心房不同时收缩,或激动沿心房壁传导时间延长,如心房局部病变;P波阴性(P波倒置),表示有异位兴奋灶存在。
2.P—R(Q)间期 自P波开始到R(Q)波开始时间,代表激动通过房室结及房室束的时间。常见病理变化有:P—R间期延长,见于房室传导障碍,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P—R间期缩短,表明在房室间激动传导中,除正常传导途径外同时存在一个附加的传导径路,并快于正常传导系统。
3.QRS综合波 自R(Q)波开始到S波终了的时间,代表心室肌和室中隔的兴奋传导过程,其宽度表示心室兴奋传导时间。QRS时间延长,见于心室内传导障碍,也有人认为见于心肌广泛性损伤并有房室束传导障碍;QRS综合波振幅缩小,见于心脏功能不全,心肌损伤,心包积液等;Q波增大或加深与心肌梗死有关。
4.S—T段 自S波终了至T波开始。反映心室除极结束后到心室复极开始前的一段时间。S—T段上升见于心肌梗死,下降见于冠状血管供血不足、心肌炎、贫血。
5.T波 代表心室复极化时的电位变化,很不规律。T波形态的变化常是病理性的,与心肌代谢有密切关系,如高钾血症时T波不仅高尖且升枝与降枝对称,急性心肌缺血时呈现深尖的倒置T波。
6.P—P(R—R)间期 相当于一个心动周期所占时间。P—P间期缩短,见于窦性心动过速;P—P间期延长,见于窦性心动徐缓;P—P间期不整,见于窦性心律失常。
(四)分析心电图步骤
1.将各导联心电图剪好,按LⅠ、LⅡ、LⅢ、aVR……的顺序贴好,各导程的P波要上下对齐。
2.找出P波,确定心律,尤其要注意aVR和aVF导联。窦性心律时,aVR为阴性P波,aVF为阳性P波。同时观察有无额外节律如期前收缩等。仔细观察QRS或T波中有无微小隆起或凹陷,以发现隐没于其中的P波。
3.测量P—P或R—R间距以计算心率,一般要测量5个以上间距求平均数(秒),平均每分钟心率为60次P—P或R—R间距(秒)。如有心房纤颤等心律紊乱时,应连续测量10个P—P间距。
4.测P—R间期、Q—T间期、V1及V6室壁激动时间、心电轴等。
5.观察各导联中P、QRS波的形态、时间及电压,注意各波间关系和比例,S—T段有无移位等,并结合临床,做出心电图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