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腹壁疝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237页(2535字)

(一)诊断要点

1.腹壁受伤部位出现局限性肿胀,触诊柔软、疼痛,并可压缩于腹腔内,同时用手指可摸到大小不等的疝轮,其形状多数为圆形、卵圆形或不正形,也有呈裂隙状。通常在肿胀部可发现不大的脱毛部或皮肤擦伤。

2.随着炎症的发生,肿胀逐渐增大,稍硬,增温,疼痛显着;外部触诊疝轮模糊不清,有时很难确定诊断,行直肠检查,能触摸到疝轮时,即可确诊。

3.外伤性炎性肿胀,通常经过1周即开始减轻,2~3周消失。此时,疝囊的大小与疝轮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疝轮越大,脱出的内容物也越多,疝囊就越大。也有的疝轮很小,脱出大量小肠和网膜,致疝囊很大。疝囊的形状,随各病例而不同。新发者,多呈半球形或不规则的扁平隆起状;陈旧性者,特别是发生粘连时,常变为圆柱状、锥形或梨形。

4.腹壁疝有时由于粪性嵌闭而发生疝痛。疝痛的程度随各病例而不同,有的比较轻微,仅呈现稍稍不安或以前肢刨地,有的比较重剧,致病畜卧地滚转,甚至有的因肠坏死而死亡。

(二)治疗

1.保守疗法 适于疝轮小、未发生粘连及新发的腹壁疝。先将脱出的内容物从疝囊外部压迫还纳于腹腔内,局部擦伤部涂擦碘酊消毒,再用适当大小的棉垫置于疝轮部,并用压迫绷带固定住,其后随着炎症及浮肿的消退而疝轮即可自行修复,解除绷带后也不再发。但须注意,在应用绷带压迫固定后,应严密观察,如有疝痛症状出现,应迅速解除绷带,重新整复,以免因整复不彻底而压迫肠管,或做直肠检查,确定疝囊内是否有肠管存在。同时应经常检查,发现绷带松弛或移位时应上整理,以保证压迫绷带的作用。

2.手术疗法

1)术前准备 术前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注射强心剂等,对腹胀明显的病例进行胃肠减压,术前1d绝食(可饮水)。术部常规剪毛消毒。

2)保定与麻醉 侧卧保定,当病变发生于靠近腹股沟部时,须行患侧后肢的后外方转位。采用腰旁神经干传导麻醉或全身麻醉配合局部浸润麻醉。

3)手术径路 仔细触诊患部或进行直肠检查,精确地判定疝轮的部位。如疝内容物与疝囊未发生粘连,在相当于疝轮部切开疝囊;如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选择其未粘连部切开疝囊,判定未粘连部的方法是助手经直肠由腹腔内通过疝轮向外触诊,而术者由疝囊外向内触诊,两者手指能互相感到触摸处,即为未粘连部位。切开疝囊之前,应先将疝内容物还纳于腹腔内,然后将疝囊提起行皱襞切开,先做一小切口最后再扩大至所需要的长度;如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在切开后,仔细分离粘连的部分,不可切破疝内容物。切开的方向一般与体轴垂直,在膝褶部则以与体轴平行为宜。

4)判断肠的活力 疝囊壁切开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轻拭肠管上的血液,或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围绕肠管进行温敷,观察肠管的颜色、蠕动及肠系膜血管的搏动。

5)还纳疝内容物于腹腔内 助手托起疝囊底部,使内容物集聚于疝轮附近,然后术者从肠曲的一端,有次序地向内还纳,还纳时须注意防止肠捻转和肠管损伤。当将肠管还纳至最后一部分时,常因肠管内有气体或食物的存在,致使还纳困难,此时可进行适度的均匀压迫,将肠管的内容物慢慢驱散,即可达到还纳的目的。不得已时也可用外科刀将疝轮扩大后,再进行还纳,或用针头穿刺肠管的膨胀部,放出气体、液体后,再进行还纳,但要注意防止肠内粪水从穿刺孔流出而发生污染。

6)修补疝轮

新发生的腹壁疝:当疝轮小、腹壁张力不大时,若腹膜已破裂,用2号或3号铬制肠线缝合腹膜和腹肌,然后用丝线作内翻缝合法闭锁疝轮,皮肤结节缝合。当疝轮较大、腹壁张力大时,腹膜与腹肌依然用肠线缝合,然后用双股10号或16号粗丝线和大缝针先从疝轮右侧皮肤外方刺透皮肤,再刺入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勿伤及已缝好的腹横肌与腹膜),将缝针拔出后再从对侧(左侧)由内向外穿过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将针拔出,相距约1cm左右处在左侧由外向内穿过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再回到右侧,由内向外将缝针穿过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及皮肤,将线头引出作为一个纽孔暂不打结。用相似方法从左侧下针通过右侧面又回到左侧,与前面一个纽孔相对才成为双纽孔缝合法。根据疝轮的大小作若干对双纽孔缝合。所有缝线完全穿好后逐一收紧,助手要使两边肌肉及皮肤靠拢,分别在皮肤外打结并垫上圆枕,皮肤结节缝合。

陈旧性腹壁疝:其疝轮大部分已瘢痕化,肥厚而硬固,必须作修整手术。在切开皮肤后,先将疝囊的皮下纤维组织用外科刀将其与皮肤囊分离,然后切开疝囊。将瘢痕化的结缔组织用外科刀切削成新鲜创面,如果疝轮过大还需用邻近的纤维组织或筋膜作成瓣以填补疝轮。根据疝轮的大小作若干个纽孔缝合,将一侧的纤维组织瓣用纽孔缝合法缝合在对侧的疝轮组织上;再将另一侧的组织瓣用纽孔缝合法覆盖在上面,最后用减张缝合法闭合皮肤切口。

7)术后护理 术后加强护理,高吊头部,禁止伏卧,注意观察全身及局部状态,每日检查体温、脉搏、呼吸、食欲等变化,尤其注意有无疝痛出现。术后出现疝痛的病例,多半是因缝线部断裂,使肠管脱出后被绞榨而引起,也可能因肠管整复不当而发生肠变位,应及时检查处理。根据病情,术后的3~5d内,进行适当补液。为预防创伤感染和腹膜炎,可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为了增强病畜的体质,促进伤口愈合,应多给青饲料及富有蛋白质的饲料等。术后5~7d可行缓慢牵遛运动。

上一篇:腹壁透创 下一篇:门诊兽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