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牛放线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00页(754字)

(一)诊断要点

1.由多种放线菌引起,常侵害,以2~5岁的牛易感。一般呈散发。

2.病菌侵害颌骨时,上、下颌骨肿大,界限明显,引起咀嚼、吞咽困难;侵害舌肌时,舌组织肿胀变硬、活动不灵,病牛表现流涎,咀嚼困难;侵害乳房时,乳房出现硬块或整个乳房肿大、变形,排出黏稠、混有脓的乳汁;肺脏受侵时,多形成慢性肉芽肿。病程缓慢者皮肤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

3.脓液呈乳黄色,其中有坚硬光滑的、黄白色的细小菌块,似硫磺样颗粒;肉芽肿呈圆形、隆起、黄褐色、蘑菇状,表面偶见溃疡。受损骨骼骨体肥大,骨质疏松。

4.取浓汁中的“硫磺颗粒”,压片镜检,或取病变组织做成切片镜检即可确诊。

5.应与其他局部慢性增生性炎症加以鉴别。

(二)防治

1.硬结小者,在硬结周围注射一定量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硬结大者,外科手术切除后,创内撒布等量混合的碘仿和磺胺粉,然后缝合,创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尔氏液,同时内服碘化钾,成年牛5~10g/d,犊牛2~4g/d,连用2~4周;重症者,可静脉注射10%碘化钠,50~100ml/d,2次/d,共3~5次;若出现碘中毒现象,暂停用药5~6d。骨骼受侵时,由于骨质改变,难以治愈。

2.防止皮肤、黏膜创伤,不饲喂过长过硬的干草、料,有伤口时及时处理。

上一篇:牛白血病 下一篇:钱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