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24页(1730字)
(一)仔猪黄痢
1.诊断要点
1)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生;同窝仔猪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也高达90%。
2)临床表现拉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便、不吃奶、脱水、消瘦、昏迷死亡。
3)剖检可见胃膨胀,胃内充满酸臭凝乳块,胃黏膜红肿;小肠壁薄、松弛、充气,肠内充满黄色、黄白色稀薄内容物,肠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有变性,有时有出血点。
4)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红痢等相区别。
2.防治
1)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一旦发现病猪,立即对全窝给药,常用氟甲砜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等。
2)做好圈舍及环境的卫生及消毒工作;产前对母猪乳房和后躯清洗、擦试;仔猪出生后全窝口服抗生素、调痢生等。怀孕母猪产前可用大肠杆菌疫苗免疫。
(二)仔猪白痢
1.诊断要点
1)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10~20日龄最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严冬、炎热及阴雨连绵季节较多,气候骤变、饲养管理的卫生条件不良可使发病率上升。
2)临床表现体温升高,排白色或灰白色粥状稀粪,有腥臭味,死亡很少。
3)剖检可见胃内有少量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肠内空虚,有大量气体和少量稀薄的黄白或灰白色酸臭味稀粪;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4)应与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相区别。
2.防治 可参考仔猪黄痢。此外,还可用白龙散、大蒜甘草液、金银花大蒜液、硅碳银、活性炭、调痢生、促菌生等,也可补充硫酸亚铁或硒。
(三)仔猪水肿病
1.诊断要点
1)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且与饲料和饲养方式改变等有关。
2)临床上突然发病,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体温不高;眼睑、头部、下颌间发生水肿,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水肿;行走无力,共济失调,转圈,抽搐,四肢作游泳状,触摸皮肤异常过敏,常发出嘶哑尖叫,最后衰竭死亡。
3)剖检可见上下眼睑、颜面、下额部、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胶样水肿;胃大弯、贲门部水肿,在胃的黏膜层的肌层之间呈胶冻样水肿,整个结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切开流出多量液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体腔有积液。
4)应与猪瘟、伪狂犬病、猪脑脊髓灰质炎、李氏杆菌病、食盐中毒、贫血性水肿、缺硒性水肿等疾病相鉴别。
2.防治
1)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措施。立即停喂精料,内服盐类泻剂(如人工盐),及时应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并对全窝或同群小猪进行药物预防。
2)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断奶不要太突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幼猪应适当运动以增强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