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兔球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443页(1387字)

(一)诊断要点

1.寄生于肠上皮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常发于温暖多雨季节,4月龄内的幼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病兔食欲骤减,精神沉郁,眼、鼻分泌物及唾液分泌增多,口周围被毛湿润;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泻一般在夏季喂青绿饲料多时较多见;尿频或常呈排尿姿势,有时兔笼内的粪便被尿液软化,污染后肢和肛门周围;由于肠胀气、膀胱充满尿液和肝脏肿大而呈现腹围增大,肝区触诊疼痛。病的后期,幼兔虚弱消瘦,结膜苍白,常出现神经症状,头后仰,四肢抽搐,尖叫,极度衰弱而死。

2.剖检可见肝肿大,表面和切面散布有许多淡黄色或灰白色、粟粒大至豌豆大脓样结节病灶,慢性经过时肝变硬体积缩小。肠腔充满气体,最常受侵害的是十二指肠,肠壁增厚,黏膜潮红肿胀,散布点状出血,被覆多量黏液。慢性经过时肠壁肥厚,呈淡灰色,在盲肠,尤其是蚓突部,常见黄白色、细小硬结节。

3.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病兔粪便或肝、肠病变部刮屑物,镜检发现大量卵囊即可确诊。

(二)防治

1.兔舍保持清洁、干燥。兔笼、饲槽至少每周用热碱水、蒸气或火焰消毒1次,也可放日光下暴晒。雨季每隔3d对笼舍地面进行火焰消毒1次,食盆每天清洗和煮沸消毒。兔粪堆肥发酵。

2.选作种用的公、母兔,必须经过多次粪便检查,确认非球虫病者方可留作种用。购进新兔需经隔离饲养15~21d,确认无球虫病时才可进入兔群。发现病兔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合理安排母兔繁殖季节,使幼兔断乳期避开霉雨季节。断乳后至4~5月龄的幼兔应与成兔分开饲养,最好实行单笼饲养。

3.在本病流行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下述药物预防和治疗:

1)氯苯胍,以精料为主的离乳仔兔,按150μg/g混入饲料内给予,连续4~5d;以青饲料为主的离乳仔兔则按每千克体重6~10mg喂给。在本病暴发时,可按300μg/g混入饲料作紧急治疗,1周后改用150μg/g混饲。

2)磺胺二甲嘧啶,按1000μg/g拌料或2000mg/L饮水,连续喂饮2~4周,也可与二甲氧苄氨嘧啶按5∶1比例混合,按120~130μg/g拌料,连用7d,停药3d,连用3个周期。

3)磺胺间二甲氧嘧啶,按每天每千克体重75mg拌料,连用3d,停药1周,以此方式在1月内3次循环用药,能有效地控制兔球虫病。同时配合氟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20mg,1次/d混饲,连用7~10d,效果更好。

4)磺胺氯吡嗪,按每天每千克体重30mg拌料,连用10d,必要时停药1周后再用10d,或按300μg/g拌料或200mg/L饮水,连续喂饮1个月。

5)氯嗪苯乙腈,按1mg/kg饲料浓度,连用1个月。

上一篇:兔蛲虫病 下一篇:门诊兽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