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蓟马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161页(1746字)

为害水稻的蓟主要有稻蓟马(Thrips oryzae Williams)、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Fabricius)]、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n)。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分布。成虫和若虫以口器刮破稻苗嫩叶表皮,锉吸汁液,使被害叶片出现乳白色斑点,叶尖卷缩。秧苗为害严重时落黄枯焦,移栽后则僵苗不发;穗期受害后,则形成空秕谷,直接造成损失,影响产量。

1 主要预测依据

1.1 虫源与食料条件

稻蓟马食性杂,有明显的趋嫩性、隐蔽性,最喜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的嫩叶上取食繁殖;冬季以成虫在禾本科杂草和作物上过冬。所以,越冬成虫的存活场所优劣和分布面,影响越冬代的总虫量。游草、早茭白等早发的禾本科作物,是早春虫源主要繁殖场所。这些寄主的覆盖面和长势,直接关系到早春虫源的积累,进而影响早稻秧田、本田的虫源。早、晚稻稻作类型、品种、育秧方式等多样化、复杂化,使食料得到满足和衔接,有利其辗转繁殖为害,是猖獗的重要因子。

1.2 气候条件

稻蓟马的发育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水稻生育期间,虫量大幅度的消长,主要决定于气温条件。稻蓟马耐寒力很强,但不耐高温,超过28℃,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初孵幼虫成活都明显下降。在23~25℃的条件下,成虫平均寿命可达21天,产卵期为14~32天,卵的孵化率可达85%~95%,为最适气温。早春气温回升早,3~4月气温偏高,有利越冬代成虫活动、产卵和虫量积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气温偏低的时间长,阴雨日多,有利于连晚秧田、杂交制种田、单晚等类型田的发生。夏秋高温、干旱,可使稻田虫量锐减;大雨暴雨能抑制其发生量。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秧田调查

在早稻秧田3叶期,晚稻秧田(包括直播稻)2叶期开始调查。对主要类型定田1块,每块每次随机取样30株,每5天查1次。记载每株上的成、若虫数和心叶下2叶的卵量。结果记入表4-73。

表4-73 秧田、本田稻蓟马发生为害及发育进度调查表

2.2 本田调查

按不同稻作类型,对主要类型田各定1块,在发现叶尖初卷时开始调查。记载成虫、若虫和卵的数量。同时,查20丛的卷叶株数,计算卷叶株率。结果记入表4-73。

3 预测方法

3.1 发生量预测

稻蓟马发生量及为害程度的趋势估测,主要看早春及水稻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其次是稻田外的寄主覆盖面。3月中、下旬至4月份气温回升早,旬平均气温高于常年,有利越冬代成虫活动、产卵和繁殖,增加早春虫源的积累;游草等早发的寄主植物分布面广,则预示早稻秧田和本田有较大的虫源基础。5~6月气温偏高,23~25℃时间长,且多阴雨日,预示发生量大;反之,则发生量偏少。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气温偏低,少日照,多阴雨,会导致晚稻秧苗和单季中、晚稻的发生量增加。7、8月份高温、干旱明显,预示轻发。

3.2 发生期预测

①秧田查到成虫高峰日后,按当地气温下的卵历期,推算卵孵高峰期,参考秧苗叶龄,预报各类型秧田的防治适期。

②本田查到卷叶株率达5%以上,初卷叶尖平均每叶总虫量4~5头时,应根据历史资料,估计防治类型田和适期,发出预报,指导防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