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343页(2286字)

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是黄瓜最重要的病害,发生普遍,特别在北方保护地为害严重,每年都造成一定损失,一般年份减产10%~ 20%,流行年份减产50%以上,极严重棚室可造成毁种。霜霉病除为害黄瓜外,还为害丝瓜、苦瓜、南瓜、冬瓜等瓜类蔬菜。

黄瓜霜霉病发生与湿度、温度、品种、田间管理等关系密切。湿度是发病的前提。病菌形成孢子囊需要83%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湿度在60%以下时不产生孢子囊。霜霉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7℃,孢子囊在10~30℃均可形成,以15~20℃最适宜。病菌侵入温度为10~25℃,以16~22℃最适宜。平均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不利病害发生。保护地内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较大,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多或天气忽晴忽阴、连阴、多雨、寡照,利于病害发生蔓延。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病。此外,密度过大,浇水过多,缺肥或氮、磷、钾配比不当均有利发病。

1 调查项目与方法

1.1 中心病株调查

黄瓜定植后,选择地势低洼、栽培集中、早栽、易感病的主栽品种类型田(棚)3块(个),每5天调查1次。每块田(棚)随机调查100株或踏查全部植株。发现中心病株后,记载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并统计病株率。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41。

表6-41 黄瓜霜霉病中心病株调查记载表

1.2 定点系统调查

1.2.1 调查时间 发现中心病株后,开始进行定点系统调查,每5天调查1次,发病盛期每3天调查1次,直至采收盛后期。

1.2.2 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类型田2~3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定点调查,每点10株,每5天调查1次,发病盛期每3天调查1次。黄瓜生长前中期,调查全部叶片;黄瓜生长后期,从顶部开始隔叶调查。调查记载病株数、病叶数,计算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将结果记入表6-42。

表6-42 黄瓜霜霉病系统调查记载表

1.3 病情普查

中心病株出现后,进行大面积普查。普查时根据病害发展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10~20块(个)以上黄瓜田(棚),每块(个)田(棚)前期随机均匀查50株,中、后期查20株,每10天1次。将普查结果填入表6-43。

表6-43 黄瓜霜霉病病情普查记载表

1.4 天气情况记载及天气趋势调查

需经常与气象部门联系,要准确记载温度、湿度、雨量、雨日、露等情况,及时了解未来天气,分析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将每次调查的天气情况记入表6-44。

表6-44 黄瓜霜霉病天气实况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发生期预报

当发现中心病株后,结合气象因素分析,及时发出第一次预报。如果气候条件适宜,一般4~8天后还可出现较多发病中心,半个月后即可普遍发病。

2.2 发生程度预报

在地势低洼,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浇水过多,气温在20~22℃之间,湿度达85%以上,同时降雨多、大雾、重露天气,病害将迅速流行。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如天气干旱又无结露条件,或湿度虽高,但平均温度超过30℃,则该病将轻度流行。应根据田间病情、品种抗病性、田间管理、气象条件、历史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发生程度预报,指导防治,控制病情发展。

3 测报参考资料

3.1 黄瓜霜霉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叶;

◆1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病斑面积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以下;

◆2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以下,病斑面积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1/2或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4~1/2,病斑面积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4以下;

◆3级:病叶占全株总叶片1/2~3/4,病斑面积占所在叶片面积的1/2以上,但病叶尚未干枯或死亡;

◆4级:全株大多数叶片干枯或死亡。

3.2 黄瓜霜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