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炭疽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443页(1693字)

柑橘炭疽病(Colletotrchun gloeosporioides Penz)在全国柑橘产区普遍发生,常引起落叶、枯梢、僵果、落果等现象,导致树势衰弱和减少,严重时全株枯死。在储藏期还可造成大量果实腐烂,成为柑橘生产的一大障碍因素。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系统测报

1.1.1 病原基数调查 当年的12月上、中旬,对当地的主要类型橘园,每类型选择代表性橘园2~3个,每个橘园定点10株,每株按不同方位随机选取一年生枝条共12枝梢,调查枝上全部叶片的发病情况,次年的萌芽期再调查1次,调查方法同上。调查结果记载于表7-58。

表7-58 柑橘炭疽病的病原基数调查表

注:地形包括坡地、平地、沿海(沿河)地带。

1.1.2 发病情况调查时间 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从春芽萌后至幼果期结束,第二时段从果实膨大期至采果后。

1.1.3 调查方法 选当地结果2年以上的树,或有代表性、长势好、中、差的柑橘园3个,调查上年冬季所定柑橘树,前段期间隔10天、后段7天调查1次;每园查10株,每株查上、中部,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各选当年生嫩枝2枝,将每枝全部叶片发病情况调查1次。苗圃查苗木的嫁接处,调查30~50株。若发生急性型病斑时,则应进行大面积病情普查。将结果记载于表7-59。并计算病枝率、病叶率%和病果率。

表7-59 柑橘生长期炭疽病病情调查表

1.2 一般测报

根据橘园观察或系统测报资料,若发生青枯型病斑时,应进行大面积的病情普查,尤其对树势弱、管理粗放的橘园和感病品种应列入重点调查对象,参照系统测报中的病原基数调查的方法进行。对苗圃地一般查30~50株,如发现抽发新梢有病斑出现,就应喷药防治。普查结果记载于表7-60。

表7-60 柑橘炭疽病调查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柑橘炭疽病发生期长,症状类型复杂,影响发病程度的因素很多,在症状表现后进行防治,效果不甚理想。在防治策略上,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农业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病原基数大时,要注意做好病枝、病叶的修剪和清理,在各新梢抽发期做好药剂防治。在柑橘遭遇台风、洪涝或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以及柑橘树受冻后,树势衰弱,并产生伤口,有利病菌侵入,要及时做好炭疽病的病情调查工作。根据当地历年系统调查资料制作发病情况与时间的曲线,再根据历年的受害情况,结合当地的天气状态,预报当年的防治适期。

3 发生程度分级

柑橘炭疽病发生程度分级

4 测报主要参考资料

病叶分级: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4以下;

◆2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4~1/2;

◆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2~3/4;

◆4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3/4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