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黑刺粉虱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528页(2733字)

黑刺粉虱[Aleurocantus spiniferus(Quainlance)]又名橘刺粉虱,是我国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茶树主要害虫。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主要产茶省(自治区)。除为害茶树外,并能加害油茶、山茶、梨、柿、白杨、樟、榆、柞等多种林木。黑刺粉虱幼虫吸取茶树汁液,并排泄蜜露,招致病菌寄生,诱发煤病,严重时茶树一片漆黑。不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影响茶树树势。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

选择不同类型有代表性茶园(高坡、低洼、平地)各1块,从3月底至4月初开始调查。每隔3天查1次,隔行或5点取样,每点各随机摘取芽下三、四叶及中、下部叶片100张,共计500张;再均匀摊开,按对角线取出100张,用针刺法检查幼虫(体液清的)、预蛹(体液糊状)、蛹(体液红色)、幼虫死亡、蛹寄生等情况。调查至成虫羽化高峰后结束。数据分别记入表8-67。

表8-67 黑刺粉虱__代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

1.2 成虫消长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茶园,固定为系统调查地块。利用成虫喜群集在芽梢嫩叶,芽下三、四叶和中、下部老叶背面习性,从初见成虫日开始观察。每天上午7、8时(迟了成虫即隐蔽到茶丛中间),轻翻芽下三、四叶及中下部老叶各100片的成虫数量,并分清雌雄(雌大雄小),分别记入表8-68。

表8-68 黑刺粉虱__代成虫消长调查记载表

根据成虫消长情况,可预测成虫高峰日和孵化高峰日。

1.3 茶园虫卵量调查

此项调查在于掌握黑刺粉虱产卵量和查清产卵部位。选择封养和开采茶园,固定为系统调查地块。从初见成虫开始至孵化结束为止,每3天查1次。随机或隔行5点取样,每样点检查芽下三、四叶50片和中、下部叶各50片的卵和幼虫数,记入表8-69。

表8-69 黑刺粉虱__代虫卵量调查记载表

1.4 茶园虫口消长调查

选择不同类型有代表性茶园各1块,作为系统调查地块。从3月底至12月中旬,每隔5天查1次。随机5点取样,每点取芽下三、四叶和中、下部叶三层各50片,用针刺法检查各虫态数量,并记入表8-70。

表8-70 黑刺粉虱__代茶园虫口消长调查记载表

1.5 天敌调查

了解天敌种群数量及其对黑刺粉虱控制作用,为分析发生程度提供依据。在系统调查茶园中选主要类型田1块,结合各次虫情调查,同时检查主要天敌种类和数量。捕食性天敌中主要有红点唇瓢虫;寄生性天敌主要有斯氏寡节小蜂、粉虱黑蜂、长角广腹细蜂等;寄生菌主要有韦伯虫座孢菌等。并记入表8-71。

表8-71 黑刺粉虱天敌调查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镜检法

在卵孵化期,定期从田间采集茶树中、下部成老叶,在双筒镜下逐一检查活卵数和初孵幼虫数(如果查卵壳数易将上年或上代留下的卵壳统计在内,易产生孵化率偏高而影响数据准确性),计算卵的孵化率公式如下:

卵孵化率=幼虫数÷(活卵数+幼虫数)×100%

当卵孵化率达到84%左右时,田间即可喷药防治。如果虫口密度大,需要防治2次的,第一次可在卵孵化率达60%左右时开始防治,6~7天后再喷第二次。

2.2 历期预测法

蛹羽化期,定期从田间采集有蛹叶,室内检查新鲜的蛹壳数和活蛹数(体背无倒T字形裂口,或用大头针压破蛹体有液体者记作活蛹),掌握蛹羽化的高峰期和羽化盛末期,或者在成虫发生期,田间定点、定期在早晨露水未干前调查芽梢上的成虫数,统计百梢成虫量,成虫数量最多的这段时间即为成虫的高峰期。然后按下式计算防治适期:

防治适期=蛹羽化高峰期(成虫高峰期)+成虫产卵前期(1~2天)+卵历期+一龄幼虫期

防治适期=蛹羽化盛末期+成虫产卵前期+卵历期

2.3 相关预测法

浙江杭州影响上年越冬代成虫高峰的关键因子是3月份的平均气温,成虫高峰随当地3月份平均气温的升高而提前,其预测式为:

y=68.6538-5.2575x

式中:

x——3月份的平均气温;

y——成虫高峰日,即表示4月某日。

应用时当求得上年越冬代成虫高峰日后,田间喷药再推后6~7天。

影响第一代卵孵化盛末期的关键因子是早春气温,以当地3月1日至4月10日的平均气温为x,y=1,示5月1日,……,则预测方程为:

y=55.4692-3.3916x

3 防治指标

小叶种2~3头/叶,大叶种4~7头/叶。

4 测报参考资料

百叶箱饲养黑刺粉虱历期

注:安徽敬亭山茶场,1980年

黑刺粉虱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