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尺蠖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539页(2547字)

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 Butler)俗名桑搭、造桥虫、剥芽虫、寸心虫等,属鳞翅目,尺蛾科(Geometridae)。桑尺蠖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我国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吉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台湾等省(自治区)普遍发生。幼虫食害桑芽和桑叶,在被害桑园中终年可见,尤以越冬幼虫食害冬芽最烈。近年来,第三代幼虫对秋叶的为害也逐年加重。幼虫除为害桑叶外,未发现桑尺蠖有其他寄主。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越冬调查

11月初当第四代桑尺蠖幼虫进入越冬后,选择当地主要桑园类型田和春伐桑田各1块,面积在667m2以上,从中随机调查50株桑树(总虫量少于100头,查100株)并做好标记,仔细观察桑树皮裂隙、拳、主干、枝条等的幼虫,分高、低龄记入调查表8-88。翌年3月初,在越冬桑尺蠖幼虫活动前,根据冬前标记的桑树,再进行调查计算越冬存活率。方法同冬前调查。

表8-88 桑尺蠖越冬、繁殖基数调查表

1.2 发育进度调查

1.2.1 卵的孵化进度 观察在室内进行。每代成虫羽化高峰日从当地主要桑树类型田,分3批各采回桑尺蠖卵300~1000粒,每天进行观察,记载卵的孵化进度,寄生情况,结果记载于表8-89。

表8-89 桑尺蠖( 代)卵孵化进度调查表

1.2.2 幼虫、蛹的发育进度 选择当地主要桑园类型田各1块,面积在667m2以上,调查从4月初气温稳定在10℃上、桑尺蠖越冬幼虫出蛰为害时开始。越冬代调查初期隔6天,后期隔3天调查1次,发生代每隔1~2天调查1次。每次各种桑园类型随机调查20株桑树(总虫量少于30头,则查40株)。查得每株桑树上的卵,高、低龄幼虫数量,分别记载于表8-90。当调查到50%以上的幼虫已经老熟的当天,从田间采回老熟幼虫300头,置养虫室内,每天观察化蛹、羽化进度及天敌寄生等情况,化蛹末期调查蛹的性比。室内观察结果记载于表8-90,汇总结果一起记载于表8-91。

表8-90 __类型田间桑尺蠖发育进度调查表

表8-91 桑尺蠖幼虫、蛹发育进度分龄、分级调查表

1.3 成虫消长观察

利用桑尺蠖成虫的趋光习性,从5月初开始进行灯光诱测。灯光一般采用200W白炽灯,灯高3m,一般以高出桑树梢为宜,全夜点灯。每天早晨把昨日天气实况及温、湿度、风力、雨量和诱获的雌、雄蛾数记载于表8-92。观察直至10月中旬第三代成虫羽化完毕。

表8-92 羽化进度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发生期预测

根据桑尺蠖卵、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当累计某一虫态数占总数的50%时,该调查日即为该虫态的发生高峰日,加上常年相同世代虫态的平均发育期,并参照常年各代桑尺蠖的发生期推算下一代桑尺蠖各虫态的发生盛期。

2.2 防治适期预测

根据室内桑尺蠖化蛹羽化进度观察,当调查到占总数50%的蛹羽化时,并参考室外灯光诱蛾记载的蛾量高峰,确定桑尺蠖羽化高峰日,加本地当代成虫产卵前期、卵期和一至三龄幼虫历期,预测桑尺蠖防治适期。

2.3 为害高峰日预测

根据幼虫发育进度与食叶量的关系式,从卵孵化高峰日的日期起算,求出幼虫各发育时间的食叶量大小,再把卵孵化高峰日的虫口密度乘以常年当地当代幼虫的自然减退率,估计出未来桑尺蠖幼虫虫口密度的消长趋势,两者分别对应相乘,其食叶的高峰日即为幼虫为害高峰日。

2.4 发生量预测

根据越冬基数调查,计算当年桑尺蠖幼虫的越冬存活率,结合考虑当时的气象因子,推算春季越冬代桑尺蠖幼虫的发生量。发生代的发生量预测,可以根据繁殖率调查得到的桑尺蠖各代繁殖系数,参考灯光诱蛾的数量、性比、田间卵量、室内调查的卵寄生率、化蛹率,蛹寄生率、羽化率,以及预测代大致的天气趋势,进行综合考虑,推测以后各代桑尺蠖发生量的消长变化,为防治提供参考。

3 防治适期与指标

3.1 查幼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

当三龄以上的幼虫达到50%时定为防治适期或者根据养虫室的卵孵化进度观察,当累计孵化率达50%时,定为孵化高峰日,加上一至三龄幼虫历期,确定防治适期。

3.2 查幼虫虫口密度,定防对象田

随机取样调查50株桑树,每公顷三龄以上虫量在24000头以上时定为药剂防治对象田。在此指标以下,可采取兼治或人工捕捉。

4 主要测报参考资料

常年各代桑尺蠖发生高峰日期(月/日)

注:浙江,湖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