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虫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551页(2460字)

叶虫属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为害桑树的叶虫主要有4种:桑黄萤叶甲(黄叶虫)(Mimastra cyanura Hope)、中华桑萤叶甲(桑叶虫)(Platyxantha chinensis Maulik)、桑蓝萤叶甲(蓝叶虫)Fleutiauxia armata(Baly)、桑皱鞘叶甲(夏叶虫)Abirus fortunei(Baly)。

上述4种叶虫在浙江均有分布为害。以丘陵桑园发生居多,平原桑园偏少。各种叶虫又以黄叶虫为害最为严重,桑叶虫次之,蓝叶虫、夏叶虫较少。一年中,各种叶虫仅在春季造成为害,为害高峰出现在春蚕饲养期中,主要食害成长的新梢嫩叶,同时排泄大量的粪便污染桑叶,严重影响春叶的产量和质量。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发育进度调查

叶虫发育进度调查采用野外养虫笼观察和室内饲养相结合进行。在野外设置的养虫笼,应安放在叶虫发生严重的桑园中,并且至少有2个以上的虫笼可以进行相互对照,从当年的叶虫成虫发生始盛期开始至盛末期结束,分数批投入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雌、雄成虫,并将投入时间、虫量和性比记入调查表8-106的备注栏内。从6月初开始调查,每隔2~3天1次,通过考查成虫产卵量,孵化幼虫数,确定产卵盛期到幼虫孵化盛期时间,以此推算卵历期;调查至10月初开始记载越冬幼虫数量,推断大批越冬时间;冬后从翌年4月初开始以同样的方法调查幼虫化蛹高峰和羽化高峰时间,以此推算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羽化进度。室内叶虫饲养从5月初开始,在成虫始盛期,最大虫量日,盛末期分3批采集成虫,每批雌、雄各500头左右,置于养虫室内,每天将成虫产卵量、孵化虫数、各龄幼虫头数,越冬情况及翌年化蛹进度和羽化进度记入调查表8-106。

表8-106 叶虫室(内、外)发育进度调查表

1.2 田间成虫密度调查

调查从4月初开始,选当地有代表性的夏伐和春伐类型桑园各1块,要求桑园可查面积在667m2以上,叶虫发生程度在中等偏重,且叶虫分布较为均匀,调查每隔1~3天1次,采取随机取样方法,每次调查20株桑树,调查在晨露未干前进行,将每株桑树上成虫的发生数量记载于表8-107,并计算每公顷虫量,汇总后记载于表8-108。

表8-107 叶虫成虫田间发生量调查表

表8-108 叶虫成虫田间发生量汇总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成虫发生期预测

根据野外虫笼和室内饲养叶虫的发育进度调查,当越冬幼虫化蛹率在15%~20%时,参考气象台4~5月份的天气预报,估计化蛹历期(一般为25~28天),推算出成虫羽化的始盛日期,并且根据田间常年成虫发生量的调查结果,校正成虫实际发生的始盛日期,并根据未来的天气状况,预测成虫发生高峰期和成虫为害历期。

2.2 幼虫发育进度预测

根据黄叶虫的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当调查到50%的卵粒孵化时,加上各龄幼虫发育历期,推算各龄幼虫发生高峰,并参考当地天气状况,预测黄叶虫幼虫的取食历期,越冬时间,为防除地下幼虫提供依据。

2.3 防治适期预测

叶虫主要以成虫取食桑树新梢芽叶,所以,防治适期和防治次数的确定应考虑成虫的羽化速度和虫口密度及4~6月的气温和降雨。例如,4月份的气温偏低,雨水偏少,成虫羽化可能延迟,故防治日期也应该同时推迟,但是在5月中、下旬及6月份若有高温、多雨天气出现,则可能加快成虫的发生速度,缩短成虫的为害历期。

一般当田间调查到成虫羽化数量突然成倍增长时,未来数天内又无低温、干旱天气出现,可参考常年的成虫增长速率(一般为10~15天),确定成虫进入最大虫量日的时间,再据此预报防治适期。同时,防治适期的预测还要参考桑树的生长状况,当桑树处于生长旺季,预测的防治时间可以偏迟,并适当提高防治指标,尽量在接近成虫最大虫量日时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

3 防治适期与指标

3.1 查羽化进度,定防治时间

从成虫羽化始盛期开始调查。选当地有代表性的为害桑园1块,随机调查20株桑树,隔天1次,当某次调查到成虫数量成倍增长,每667m2虫量达到2000头以上时,一般预计7天后为成虫最大虫量日,进入防治适期;若成虫发生达到每667m24000头以上时,一般4天后为防治适期。

3.2 查虫口密度,定防治桑园

黄叶成虫为害时,在田间分布极不均匀,在桑树生长的不同时期为害,对桑树的损害也不一致,所以,应该实地调查黄叶虫的发生密度来确定防治桑园,桑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防治指标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及6月中、下旬,当667m2虫量达到4000头以上,5月中、下旬为6000头以上,6月上旬为2000头以上时,应定为防治桑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