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蓟马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548页(2780字)
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 Niwa)俗名单尾虫,属缨翅目,蓟马科(Thripidae)。国外分布于日本和朝鲜等。国内在江苏、浙江、四川、安徽、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山西、云南、台湾等省均有发生,是浙江桑树上的主要害虫。成虫、若虫均以锉吸口器刺破叶背或叶柄表皮吮吸汁液,致使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叶背卷缩,梢端生长衰弱,叶质降低,影响蚕的饲养。高温、干旱季节为害更烈,严重时,整片桑园状似火烧。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越冬基数调查
晚秋桑树落叶后,选取当地代表性类型桑园及春伐桑园各1块,面积667m2以上。每类型田随机选取20个点,用1/3m2的方框,套在桑园地面的杂草、枯叶上,数清杂草、枯叶上的桑蓟马虫数。越冬后(4月底),用同样方法进行田间虫口密度调查。结果记载于表8-102。根据调查结果分别计算各类型田每公顷虫量,推算出越冬存活率。
表8-102 桑蓟马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
1.2 发生期虫口密度调查
从4月初开始,定当地桑蓟马为害严重的主要类型桑田1块。夏伐前和8月下旬后,每3天调查1次;夏伐后,7月上旬至8月中旬桑蓟马盛发期隔天调查1次。每次用随机取样的办法,定20株桑树,每株桑树调查1根枝条。根据不同发生时间桑蓟马的虫口分布规律,每根枝条选取两叶调查。
不同发生时间桑蓟马调查叶位确定参考:
发生初期(夏伐前):调查第四、八叶,或第五叶。
发生盛期(7月上旬至8月下旬):根据枝条长短,在上、下部中段各取1叶调查。
发生末期(8/底后):顶部(二、三叶)和中部下段(高虫区:七、八叶)各选1叶或者第五叶。
将枝条上的成虫、若虫数,记载于表8-103,计算成、若虫百分比、株虫量、每公顷虫量。每次调查结果记载于表8-104,推算最大虫量日。
表8-103 类型田间桑蓟马虫口密度调查表
表8-104 桑蓟马田间调查表
1.3 黏胶板观测桑蓟马成虫消长
采用藏青色或草绿色涤棉布做板面,面积1/3m2,划分成100个方格,表面涂薄黏胶一层(黏胶配制:蓖麻油3份,松香1份,加热混匀即可使用)。每块田设黏胶板两块,1块南北向,1块东西向。黏胶板的下沿在第七至八叶位,上沿略过顶端,隔1周上升一定高度。隔2天统计1次黏胶板上的总成虫数,将结果记载于表8-105,分析成虫羽化高峰,推算产卵高峰。
表8-105 黏胶板捕测桑蓟马成虫调查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发生期预测
桑蓟马不但年发生世代多,后期世代重叠严重,且发生量大,虫体微小,若虫的龄别更难以区分。因此,桑蓟马的发生世代和发生期只能根据成虫和若虫的发生量及其相互比例进行推测。一般桑蓟马进入孵化始盛期时,田间桑蓟马虫口密度开始表现突增;进入孵化盛末期时,田间虫口密度为最大。桑蓟马突增日至最大虫量日的历期通常占全世代历期的1/2。但在桑蓟马发生后期,世代重叠严重,突增日和最大虫量日均不显着。此时应根据若虫和成虫的发生高峰日推断桑蓟马的发生期。桑蓟马最大虫量日确定后,加上当代桑蓟马虫口密度突增至最大虫量日的历期可预测为成虫羽化盛期。
2.2 黏胶板成虫捕测
根据黏胶板成虫捕测,在测得成虫高峰后,加上卵历期(5~7天)或再加上1/2若虫历期(10~13天),预测若虫孵化高峰或若虫发生高峰,若再加上下个世代历期即为下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
2.3 最大虫量日预测
桑蓟马年发生世代多,增殖快,当隔天调查到虫口密度成倍增加时,可确定为虫口密度突增期,此后7~10天为若虫最大虫量日,最大虫量日前后1~2天可预测为防治适期。但上述最大虫量日的预测方法仅适用于桑蓟马盛发时使用,桑蓟马发生后期预报各若虫最大虫量日时,虫口密度突增与达到最大虫量的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
2.4 发生趋势分析
桑蓟马的发生与台风和雨量关系密切。根据越冬和为害期虫口密度调查,若虫基数较高,比例较大时,近期内无台风影响,且气温高、干旱,持续时间大于一个世代历期,则可预测桑蓟马将大发生;持续时间达到二个世代历期则可预测桑蓟马将大暴发,要及早发出虫情警报。
3 防治适期与指标
3.1 查若虫突增日,定防治适期
江、浙两省7月中旬(出梅后)至8月底是全年桑蓟马为害盛期,第四至六代是主要为害世代(其他发生世代一般只进行兼治或不防治)。在此期间内查得田间桑蓟马若虫比例增大,桑蓟马隔天虫口密度成倍增长,可定为若虫突增日,此后1周为防治适期。
3.2 查若虫密度,定防治对象田
根据桑蓟马不同发生时期虫口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在桑蓟马发生盛期,随机选择5株桑树,每株取1根枝条,在枝条上、下部中段各取1叶调查。当平均两叶虫量合计达200头时;其他时间调查枝条第五叶虫量,当平均单叶虫量达100头时,均可确定为防治对象田。
4 测报参考资料
各代桑蓟马田间发生期及发生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