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田鼠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584页(2256字)

棕色田(Microtus mandarinus Milne-Edwards),别名北方田鼠。属仓鼠科,田鼠亚科。

1 生物学特性和危害

1.1 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方的晋、陕、豫、冀、辽、吉、内蒙古、鲁、皖、苏等地。

1.2 形态特征

体型较小,体长85~120mm。眼小,耳短,几乎被毛遮盖。尾极短,略长于后足,为体长的1/4~1/3。成体夏毛棕黄褐色,冬毛色较淡,幼体、亚成年体毛色灰色。背毛褐黄色至棕褐色,体侧毛色较淡,为浅棕黄色,腹毛灰白色,足背面为黄白色。尾上面黑褐色,下面灰白色,尾尖白色。

1.3 生活习性

营地下生活,很少到地面上活动。喜栖居于松软的砂质土壤、植被茂密、靠水而较为潮湿的地方。洞系复杂,洞道弯曲多支,由支道端部露于地面的土丘、风口和地下的取食道、主干道、仓库和主巢等部分组成。地表的土丘半径7~20cm,且分散不成链状,可与鼢鼠土丘明显区分。主干道距地面20~40cm深处,仓库与主巢数目因洞系中所居鼠数量而异。一般仅1~2个,多者有3个,洞内有仓库2~7个,一般存粮270~450g,多的达1kg。窝巢在洞系最深处,垫有谷物秸秆、杂草等。不冬眠,营群居生活,每个洞系有鼠5~7只。

1.4 食性

以植物的根、茎及块茎为食物,尤其喜食水分含量高的根茎,也食一些瓜菜及谷物。

1.5 繁殖

一年可繁殖2~4窝,胎仔数在1~10只之间波动,以3~5只居多。

1.6 危害

主要危害农作物(如大豆、小麦)的青苗、蔬菜、果树及其他树木。啃食多种植物根部,在洞道内咬断禾谷根系,常造成植物的根系悬空,植株发黄枯死。将茎秆拖入洞内,咬成一截截断茎,取食嫩穗。盗食红薯等地下块茎。啮咬致使果树及其他树木接近地表处韧皮部环状剥皮,导致树势衰弱或枯死。

2 主要影响因子

环境温度和降雨是重要的生态因子。

3 调查项目与方法

3.1 密度调查

用夹夜法调查。计算总捕获率和棕色田鼠捕获率。将结果记载于表9-1。

3.2 繁殖情况调查

对捕获的棕色田鼠,检查鼠龄、雌鼠繁殖百分率、胎仔数,雄鼠生殖情况。结果记载于表9-2。

3.3 危害情况调查

在调查鼠害样方内,对主要作物进行被害率、产量影响调查。结果填入表9-3。

4 预测预报方法

短期预报(3个月):D=30.85+139xRA-1.45x |t-|-0.17x |R-R|

式中:

x——繁殖强度(P×L×S);

RA——成亚比;

|t-|——月温度指数;

|R-|——月降水量指数。

中期预报(6个月):

y=0.573x+58.143(x表示6个月前的种群密度,y表示6个月后鼠密度)

Y=1499X-899(X表示6个月前亚成比,Y表示6个月后鼠密度)

y=688x1+3x2-438(x1表示亚成比,x2为冬季降水量,y为来年4月密度)。

5 附录

年龄分组指标:

◆幼年组:胴体重11.5g以下;

◆亚成年组:胴体重11.6~20.5g;

◆成年1组:胴体重20.6~26.0g;

◆成年2组:胴体重26.1~30.5g;

◆老年组:胴体重在30.6g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