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种培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77页(1560字)
鳗种培育是指将体重0.1g左右的白仔鳗养到20g左右的小鳗,以供食用鳗养殖。目前我国通常的方法是采用温室培养鳗苗,养到4—5月份,体重2g左右时,移到露天池育种。一般当年鳗苗有30%左右,可以育成食用鳗,其余的体重可达20g以上,第二年再养成食用鳗。其具体方法如下:
1.鳗苗选择 优质鳗苗规格整齐,头阔吻钝,体无创伤,无病原寄生,体色光洁,肌肤丰润,体格健壮,游泳活泼。最好选购鳗苗旺发前期的“早水苗”,规格为每千克6000—7000尾。
2.鳗苗放养 放养前对鳗池注、排水管道及加温系统进行检修、消毒。放苗时先将鳗苗放在长网箱里,捞除死伤苗。放养密度视养殖方法而不同,一般温室静水池每平方米放苗0.2—0.3kg;流水池0.5—1.0kg。放苗前先用0.7%盐水或2—3ppm亚甲基蓝药液消毒24h,此后进行摄食训练。
3。摄食训练 摄食训练的目的是改变鳗鲡摄食习性,即改分散摄食为集中摄食,改晚间摄食为白天摄食;改摄食天然饵料为人工配合饲料。这是养鳗成败的关键,尤其在第一周更为重要。方法是选用鳗苗最喜食的丝蚯蚓或蛤肉作诱饵,初期在傍晚进行,将饵料洗净消毒,切碎后散投在食台上,并在食台上挂一盏15W的电灯,借助弱光诱食。随着时间的推迟,投饲时间每天往后推迟2h,最后移至白天进行。一周后即可将90%以上鳗苗引上食台摄食。今将温室育苗第一周的工作列表于下:
表33—4 鳗苗摄食训练第一周工作安排
4.饲料投喂 一周驯养结束以后,投饲时间已改到白天。要求投足丝蚯蚓,日投5—6次,连续投喂12—15天,其总投喂量约为鳗苗放养重量的7—10倍。此后在丝蚯蚓中掺入鳗苗配合饲料,日投饲3—4次。25—30天后全部改投配合饲料,日投饲2—3次,日投饲量约占鳗鱼体重的4—5%。
5.分级饲养 由于鳗鲡争食能力强弱不一,饲养中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及时将不同规格的鳗鱼选别分养,是加速鳗种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分养工作每20—30天进行一次。从鳗苗到鳗种一般分三级饲养。一级池鳗苗规格为0.1—2g,二级池2—5g,三级池5—20g。
分养工具可用不同目大的捞网,广东鱼筛或无结节网。分选前停食1天,分选时操作要快而轻,分选后用2ppm痢特灵药液消毒15min,然后按级分塘专养。
鳗种的放养量随鳗鲡尾重的增加而提高,每平方米的具体放养量如表33—5。
表33—5 鳗种放养密度
6.饲养管理 苗种的饲养和管理,除了日常必须的投饲、防逃等工作外,重点抓好以下两项:
(1)水温管理:鳗苗培育都在温室中进行,其最适水温需控制在26—28℃,此时病害少,摄食旺盛,生长迅速。因此需定时监测,及时调节,以维持适宜的水温。
(2)水质管理:苗种培育阶段,由于需改变饲料种类,投饲量又偏高,饲料散失和剩余较严重,因此常引起水质恶化,管理人员需经常测定溶氧、铵、亚硝酸根等含量的变化,及时洗刷排水滤网,开动水车增氧,使水流畅通,溶氧量提高,保持水质稳定,并做好防治鳗病工作。
(编者:徐寿山 审者:沈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