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养鳗场的设计和建造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74页(1476字)

养鳗是一项集约化程度很高的生产,加之鳗鲡具有擅逃和对水质要求很高的特点,为此养鳗场的设计和建造必须严格掌握以下环节:

1.场址选择 选择场址要注意以下几项:

(1)水源要不受污染。

(2)水量:水量是决定养鳗场规模的首要条件,鳗场的用水量很大,今将不同养殖方式的用水量列于表33—1。

表33—1 鳗场用水量参考表

(3)水质:养鳗水质要求的标准见表33—2。

表33—2 养鳗水质标准

此外,电源充足,交通方便,地形整齐,地势平坦,土质良好等条件也很重要。

2。鳗场设计 目前我国养鳗场的类型有四种:类似普通养池塘的静水式露天池;利用工厂余热水或地热水建成的半温流水式和全温流水式;利用锅炉加温的工厂化循环过滤式。静水式露天池一般每天换水量仅占池塘水体的10—15%,主要依靠水中浮游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得以增加溶氧,净化水质。其优点是造价低、节水、节能,但亩产仅1—1.5t。因此单独建造这种鳗场,生产效率不高。生产部门最常用的是采取温流水和露天池配套的养殖方式,其设计要点如下:

(1)露天池的设计:依不同阶段的生产特点,鳗池分为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和食用鳗池四种。各种鳗池的面积比例为2∶8∶15∶75。例如建一个50亩水面,亩产1.5t,总产75t的养鳗场,需建一级池(或温室)1亩,二级池4亩,三级池7.5亩,食用鳗池37.5亩。各类池的规格和用途见表33—3。

表33—3 露天池温室配套鳗场的鳗池类别

露天鳗池的主要工程包括池壁、池底、注、排水道及附属工程。

池壁:鳗池不宜深挖,一般都在平地上堆土作埂,层层夯实,并作护坡工程。

池底:挖去浮土、整平,然后铺20cm厚石渣,耙平、夯实,最后铺5cm厚黄砂(或细石)密缝,池底由注水口向排水口倾斜,其坡降为1/200—1/300。

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布置在相对的位置上,进水口置于池壁顶上,高出水面60—80cm。排水口需安装防逃设施。

(2)温室的设计:主要工程有厂房、鳗池及进、排水管道。厂房一般采用砼柱或钢柱架槽钢人字形屋架,乳白或透明玻璃钢波形瓦屋面,层高2.4m左右(至屋梁底),玻璃钢瓦透明度要求在75%以上,“人”字形屋架跨度12—15m,间距5—6m,四周用砖砌空心墙,中填保温材料,两面均用水泥抹面,厂房要有通风设施。鳗池不宜过大,一般面积在40—50m2。池呈方或略呈长方形,切去四角。混泥土底,池壁为砖砌,水泥抹面。排水口设在池子中央。温室如系锅炉加温,考虑到节能、省水,需建过滤池。过滤池面积约占鳗池面积的10%左右(参阅第三十一章工厂化养鱼)。

(编者:徐寿山 审者:沈宗武)

上一篇:鳗种培育 下一篇:水产养殖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