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生物学特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74页(572字)

鳗鲡又名河鳗、白鳝、鳝,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沿海及通海的内陆水域。我国南自北部湾,北至鸭绿江,西到四川均产。

鳗鲡为肉食性鱼类,喜食鱼、虾、蟹、蚬、螺、蚌及陆生动物的尸体,也吞食轮虫、水溞及水生昆虫等,鳗鲡嗅觉灵敏,常在夜间觅食,其摄食强度的大小与水温有关,12℃左右开始摄食,24—30℃的摄食强度最大,此时它对新鲜饲料的摄食量可达体重的10%左右。

鳗鲡的生长速度与水温、营养、水质等有关。在天然情况下,从体重0.1g的鳗苗长到150g的商品鳗需4—5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很快,温流水养鳗把水温、水质、营养控制在最佳状态,从鳗苗养到商品鳗只需10—12个月。

鳗鲡的生活史及繁殖习性很特殊,每年春季鳗苗从大海向河口洄游,进入淡水中肥育。4—5年后,成熟的亲鳗汇集河口,成群下海,繁育后代。产卵场在我国台湾、冲绳岛以东,大东岛以西的椭圆形海区。产卵水温10—17℃,盐度在35‰以上。一尾雌鳗的产卵量约700万—1000万粒,产后力竭而死。受精卵经孵化、变态后成为白色透明的鳗苗,然后又向河口洄游,进入淡水肥育。

(编者:徐寿山 审者:沈宗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