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苗种培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591页(1957字)

一、鲻的苗种培育

(一)育苗池的环境控制 育苗池的放养密度为2万尾/m3水体。池水盐度20‰以上。水温控制在20—24℃。水中宜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呈绿色而不混浊。每平方米育苗池底敷设1个散气滤石,进行连续冲气,溶氧不低于3mg/L。室内应有电光源照明,使水面照度在1001x以上。

每天适量换水,第一个10天每天换水量为池水的1/3,第二个10天为1/2;第三个10天为池水的1—2倍,并可逐步换进淡水,降低盐度。在每天换水的同时用虹吸管吸去池底沉积污物。换进的水要预先升温,以保持育苗池的水温。

每隔3天向池水中泼洒漂白粉(1ppm)或呋喃西林(1ppm)防治鱼病。

(二)投饵 孵化后第五天,鲻鱼苗开始摄食。开始投喂熟蛋黄制成的悬浆,并经100目筛绢过滤,每天上、下午各喂两次,每次每立方米水体泼洒5g蛋黄制成的悬浆,连喂1星期。

在喂蛋黄期间,同时投喂桡足类。从野外采集来的桡足类,在投喂前经窗纱过滤,除去杂物和鱼虾。桡足类要保持鲜活,投喂量为每升水体1000—2000个,在第一个10天内,使投喂后4h内每升水体中维持200个桡足类。第二个10天,开始加大投喂量,增加投喂次数,每天4—6次。

在鱼苗孵出后第八天,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其投喂量可与桡足类合并考虑。卤虫幼体和桡足类可全期投喂。

糠虾可作为鲻鱼苗体长20mm以后的饵料,开始投喂时,可磨碎后投喂,以后可整体投喂。

体长15mm以上的鲻鱼苗,可以逐步诱导吞食人工配制的微颗粒饵料。这种饵料的粗蛋白含量应不低于50%,并配进部分甲壳类作为诱食因子。开始投喂时,配合饵料与活饵料同时投喂,以后逐步减少活饵料,增加配合饵料比例,直至全部投喂配合饵料。

经25—30天培育,全长达25mm以上,就应分池稀养,进入第二期培育。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000尾,继续培养20天,全长可达40—50mm,即可移到室外池塘中进行成鱼养殖。

二、梭鱼的苗种培育

目前大多采用淡水鲤科鱼类的育苗技术,即在池塘中,通过施肥繁殖天然饵料,同时投喂商品饵料进行培育。

(一)鱼苗池的准备 在鱼苗下塘前,鱼苗池必须用清塘药物彻底清塘。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7—10天注水50—60cm,并施基肥培养天然饵料。每亩施畜、禽粪250—400kg,老塘少用,新塘施足。施基肥10天后,池中浮游生物初步繁殖,半个月左右达高峰。

(二)鱼苗下塘 梭鱼苗出膜后4—5天开始平游,能主动摄食,就要适时放养于育苗池。每亩放养8—12万尾。鱼苗下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孵化池与鱼苗池的水温差不得超过3℃;鱼苗放养时,池水的盐度不能低于7‰;下塘时间应选择晴朗无风天,以下午3—4点为宜;鱼苗下塘要带水投放,并应在鱼苗下塘前1—2天进行“试水”,以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

(三)饲养管理 培育中应根据梭鱼苗不同时期的食性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早期采用施肥和泼洒豆浆相结合的方法。每万尾鱼苗用豆浆20—25kg左右,并根据水质情况,追肥3—4次,每亩追肥总量在100—150kg。如池中饵料生物不够丰富时,可在育苗头10天加投卤虫幼体、轮虫、鸡蛋黄等。当鱼苗长到1.5—2.0cm时,转入动、植物性饵料混合阶段,投喂豆饼、花生饼糊、豆渣以及玉米面、米糠等。随着鱼苗逐步长大,育苗池要逐渐增加水量,每次注水15—20cm,并可逐步向池中灌注淡水,降低池水盐度。经25—30天培育,鱼苗长成2.5—3cm的夏花,即可完全适应在淡水中生活。夏花鱼种要及时拉网锻炼,分塘稀养,转入鱼种培育池。鱼种可实行专池培养,亦可与鲤科鱼类或对虾混养。专池培养每亩放夏花7000—10000尾,以施肥投商品饵料相结合,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3—5%,商品饵料可用豆饼、花生饼、玉米面、地瓜面、麸糠或人工配合饵料。当年可育成12cm规格的鱼种。

(编者:陈惠彬、李文杰 审者:李文杰、陈惠彬、沈宗武)

上一篇:鲻梭鱼养殖 下一篇:食用鳗养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