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的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627页(2057字)

短盖巨脂鲤属脂鲤目、脂鲤科、巨脂鲤属。目前引进的是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achypomum Cuvier,俗称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逊河以及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其他河流中。该生长快,食性杂,喜群居,性温和,且能忍受低溶氧和高盐度的养殖环境,抗病力强。其肉质细嫩,美味可口,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现已引进我国养殖。

一、形态特征

体形圆扁,头小,红鳍,白身,银鳞,黑尾,四色配置极为美观。背部有一小脂鳍,背鳍Ⅰ,14—15;胸鳍Ⅰ,15—17;腹鳍Ⅰ,7—8;臀鳍Ⅲ,22—23。鳃耙细长,变动范围为32—38(图37—1)。

图37—1 淡水白鲳

二、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淡水白鲳喜集群,栖息于水草繁生的池沼,为中下层鱼类。该鱼耐低氧能力及对氧的需求量均比一般鲤科鱼类及非鲫为低(耐低氧程度达0.48mg/L)。其生长温度范围为12—32℃,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长时间低于12℃时会死亡。pH的适应范围为6.2—7.5。该鱼为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10‰以下的水域中生长发育。

2.食性 淡水白鲳为杂食性,主要食物种类有浮游动物、植物类和小贝类,尤以小贝类为主食对象。对人工饲料,如米糠、玉米、麦麸、豆饼、花生麸、菜饼、黄粉、米饭、蚕蛹、鱼粉、饲料等均喜食。

3.年龄和生长 淡水白鲳属中型鱼类,一般个体的体重在1000—2500g。在水温为20—30℃的条件下,饵料充足,1龄鱼可达500—1000g,2龄鱼可达1500—2000g。

4.繁殖 在广东,淡水自鲳的繁殖季节是5—10月,6月下旬到7月中为产卵盛期。生殖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性成熟年龄为3龄以上,体重1.5—2kg以上。怀卵量为10万—15万粒,成熟卵子呈浅黄色,圆形,端黄卵,卵径1.0—1.3mm,半浮性。性别在非生殖季节难以辨别,但到生殖季节,雌鱼个体较大,腹部体色鲜艳,臀鳍1—3根硬刺细而尖,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两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和肛门微红稍突出;雄鱼个体较小,腹部体色暗淡,臀鳍1—3根硬刺粗而钝,用手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人工催产—般采用二次注射,相隔5h左右。雌鱼注射脑垂体剂量为7mg或LRH—A20μg,雄鱼剂量减半。注射后,雌雄鱼以1∶1放入产卵池进行自然产卵受精,产卵效应时间为8—12h。发情时雌鱼会发出短促而断续的“咕咕”鸣叫声。受精卵可移入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水温在29.5—32℃时,14h孵出;水温在32—33℃时需11h孵出。孵化的最适水温28—31℃。鱼苗孵出后2—3天鳔出现,仔鱼开始平游。

三、苗种培育

淡水白鲳苗种培育方法和家鱼苗种培育方法相同。选择1.5—3亩的池塘,放苗前进行清塘消毒,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因淡水白鲳苗摄食力强,放苗密度不宜太大,一般每亩放苗10万尾左右。施肥和投饵相结合,每3天每亩投放大草200—250kg,每天每万尾投喂0.3—0.5kg花生麸、黄豆粉、米糠等商品饲料,亦可加喂粪、豆浆等。随着鱼体长大,投饲也相应增加,培育15天左右,鱼苗可长到2.5—3cm,成活率可达80%以上。这时可疏放分塘培育至5cm左右的鱼种。

四、食用鱼养殖

目前有主养和搭养两种方式。

1.主养池塘每亩放体长4—5cm、体重1—2g的鱼种600—800尾,并按8∶1的比例放养鲢、鳙鱼,以利于控制水质。放养时鱼种用0.1ppm呋喃唑酮浸洗消毒。养殖中可投喂花生麸、豆饼、黄粉、鱼粉、玉米粉、矿物质、维生素等配合而成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7—30%,每天投喂鱼体重的3—4%,饲料系数约为3.5左右。经3个月饲养,体重可达0.5—0.8kg,亩产可达400—500kg。

2.搭养是指在养殖鲢、鳙、草鱼、鲮、非鲫等的鱼塘中混养,每亩放淡水白鲳鱼种50—100尾,经3个多月的饲养,每亩可增收25—50kg淡水白鲳。

在防治鱼病时用药的种类及剂量应极为谨慎,以防出现大批死亡的严重事故。对水霉病可用亚甲基蓝,对小瓜虫病可用硝酸亚汞治疗。

(编者:邬国民、吴琴瑟 审者:沈宗武、林华英)

上一篇:成鱼养殖 下一篇:水产养殖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