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9页(1762字)

石斑(Epinephelus sp.)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的鱼类。俗称石斑、过鱼、鲙鱼。常见的有青石斑鱼(E.awoara)、鲑点石斑鱼(E.fario)、赤点石斑鱼(E.akaara)、网纹石斑鱼(E.chlorostigma)等。石斑鱼具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色泽艳丽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在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还被视为吉祥之物,加之生长快,适应性强,可算得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种类。是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鱼种。

(一)形态特征和分布 石斑鱼的形态特征为: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口大。上、下两颌侧牙尖细,可向内倒伏。体被细小栉鳞。背鳍鳍棘11,鳍条12~18。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形。

赤点石斑鱼:尾鳍圆形,体侧及奇鳍具橙黄色斑,仅背鳍基底具一大黑斑。

青石斑鱼:尾鳍圆形,体无黑斑点,体侧具6条横带,各带不中断(图1-5)。

图1-5 青石斑鱼

鲑点石斑鱼:体侧及奇鳍具朱赤点(固定后为褐色),背鳍基及尾柄上有3个大黑斑。

网纹石斑鱼:尾鳍近截形,体侧和鳍上有小于瞳孔的六角形斑点。

石斑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约100余种。分布在中国海区约有36种,以南海最多,约35种;东海10余种;黄海仅有1种。

(二)生活习性 石斑鱼为近海暖水性底栖鱼类,多栖息在岩礁地带、海底洞穴及珊瑚礁水域。一般不结成大群,活动范围较小。一般生活在水深40~50米的海域。

石斑鱼的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降到15℃以下时,就停止摄食,静止不动,病弱者则容易死亡。

石斑鱼系广盐性鱼类,适应盐度范围为11~41。

石斑鱼系肉食性鱼类,摄食虾蟹类、鱼类、头足类等,但在营养条件恶劣时,也以石莼等藻类为食。在风平浪静时,常在其洞穴附近觅食,一有大风就钻进洞内。

(三)生长和繁殖 石斑鱼随种类不同,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但总的说来,生长较快。如鲑点石斑鱼第一年体重可达250~300克,第二年可达500~600克,3龄鱼约800~900克。从第四年开始,生长速度则下降。青石斑鱼1龄鱼体长20厘米,体重220克,2龄鱼体长24.5厘米、体重380克,3龄鱼体长29.5厘米、体重682克,以后生长即趋缓慢。

石斑鱼的生长除受环境因素及饵料影响之外,具有显着的阶段性。其生长时间与体长或体重的关系成近似“S”形曲线,即在鱼苗或幼鱼期生长较慢,随后出现快速生长阶段,以后又缓慢生长。所以在人工养殖中,要充分利用快速生长阶段,强化养殖,然后适时收获上市,以获得最高的效益。

石斑鱼多为雌雄同体,随着个体的成长,则发生性逆转。低龄时表现为雌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转变为雄性。

石斑鱼属多次产卵类型。繁殖季节因种类与分布海区而异,4~10月皆有性成熟个体。赤点石斑鱼繁殖盛期在南海为4~6月,东海为6~7月。青石斑鱼繁殖盛期在南海为4~6月,东海为6~8月。亲鱼的怀卵量取决于雌鱼大小,一般为20万~70万粒。卵子球形,端黄卵,呈浮性。受精卵在25~27℃时,约经23~25小时,即可孵出仔鱼。刚出膜的仔鱼全长1.5~1.6毫米,3天后开口摄食。50天左右鳞片已完整,即进入幼鱼期。

石斑鱼的寿命研究较少,据报道,赤点石斑鱼可活到8~10龄,而佛罗里达红斑石斑鱼约活到30~50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