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蚶的增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303页(2901字)

魁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以大连湾产量最大,过去一直是进行自然采捕。但随着近年来出口及内销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仅靠自然采捕已难以满足需求,发展魁蚶增殖已迫在眉睫。目前辽宁、山东已成功地进行了魁蚶人工育苗,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人工增殖。

(一)海区采苗

1.海区选择 采苗海区应有大量自然分布的亲蚶或人工养殖的魁蚶,而且达到性成熟年龄;要有涡流或往复流,潮流畅通,饵料丰富;水清流缓,浮泥少,风浪小;无工业废水流入。

2.采苗器材 聚乙烯单丝、废旧网衣、网袋、棕绳等都可做采苗附着基。附着基外套网袋。一般每个规格为20厘米×30厘米的聚乙烯网袋内可装旧网衣20~30克。

3.采苗时间 根据魁蚶的繁殖习性,投放采苗器的时间要在魁蚶的产卵高峰期。山东北部沿海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初,此时水温为19~20℃。为确定采苗时间,应预先用浮游生物网拖网取样,调查魁蚶浮游幼虫出现的高峰时间。

4.采苗器投放水层 据山东长岛的试验,投放水深为5米,采用平挂形式,每根吊绳拴40个采苗袋。投放采苗袋后2个月,可明显看到采苗袋上附着的魁蚶苗。11月中、下旬蚶苗可长到1厘米以上,平均每个采苗袋可采苗200~300粒。

(二)底播增殖

1.增殖海区的选择 应有魁蚶的自然资源分布,饵料生物丰富,水深10米以上,底层水温常年低于25℃,溶解氧饱和度80%以上,盐度26~32,细砂(105微米以下)含量80%以上的软泥底,底质中硫化物含量小于0.2毫克/克(干重)、有机质耗氧量(COD)小于20毫克(干重),无工业污染及敌害生物较少的海区。

2.播苗 播苗时间以春、秋季为宜,春季4月、水温7℃以上时,播苗成活率高;秋季应在11底以前播完,以免低温期不利于魁蚶的成活。播苗密度应根据海区条件及苗种规格而定,一般壳长2厘米的魁蚶苗,播苗密度为4~5粒/米2

播苗前应清除敌害生物。播苗方法以水下底播为宜,即由潜水员在水下将苗种均匀撒播海底。大面积增殖,也可采用水上播苗法。

3.管理 底播增殖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清除敌害生物。虽然影响底播魁蚶成活与生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海区条件符合上述标准的情况下,海星的食害则是影响魁蚶成活率的最主要因素。日本山口县曾进行过海星摄食魁蚶的调查,将壳长约3厘米的魁蚶苗,以5~50个/米2的密度放流,并定期跟踪调查。结果是:在放流后第18天,尚有20%的魁蚶成活,到第三十九天,几乎所有魁蚶都被海星捕食而死,而这一阶段海星在放流区的聚集密度最高达11.25个/米2,魁蚶放流密度越高的地方,海星聚集的也越多。

驱除海星的方法,可以根据海星的食性(即海星在有肉和蛤仔的情况下,不摄食魁蚶),设置海星诱捕器,在诱饵袋里投入鱼肉和蛤仔,然后定期将聚集而来的海星捕获驱除掉。利用这种方法,在魁蚶放流区内和放流区处围设置诱捕器驱除海星,放流一年后的魁蚶成活率为70%;如果进一步在放流区外围设置高度3米的围网墙,抑制海星的侵入,可使魁蚶成活率提高到95%。在放流区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在放流区上用渔网搭成帐篷状,对防止海星的侵入也有明显的效果。但在风浪大的海区,不宜采用围网。

放流魁蚶的生长与放流时的苗种大小以及海区条件有很大关系。日本山口县当年9月人工育苗出池的稚贝,经过海上中间培育,翌年6月壳长3~4厘米时放流,放流1年后壳长可达6.8~7.4厘米,2年后壳长达到8.2~9.2厘米。

(三)魁蚶的采捕与加工

1.采捕 自然海区魁蚶的采捕规格一般是在壳长8.5厘米以上。在北方,采捕季节是春季4~6月,秋季9~11月,繁殖盛期的7~8月为禁捕期。

采捕方法为机动船拖带捕蚶耙采捕。目前使用的捕蚶耙规格大多为长度2.15米,耙齿长40厘米和42厘米2种。泥底较软,一般使用耙齿较长的耙。另外,耙齿有疏密之分,应根据保护资源的原则及魁蚶个体大小合理选用,一般用耙齿间距≥5厘米的捕蚶耙采捕为宜。一般136千瓦钢壳渔船可拖带耙网8~10只,但软泥底时,耙齿扎入海底较深,脱曳阻力大,可适当减少拖带耙网数量。

2.活魁蚶的包装运输 活魁蚶可以出口国际市场,其包装运输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清洗→分选→控水→定量装箱→运输。

(1)清洗 将鲜活的魁蚶用水冲洗干净,挑出死贝、机械损伤贝、特大贝(不足4个/千克)、特小贝(超过12个/千克)以及壳顶光秃变白的魁蚶个体。

(2)分选 出口活魁蚶一般按下列8种规格分级,即41~50(10千克重量的魁蚶含有大小均匀的个体41~50个,以下类同),51~60,71~80,81~90,91~100,101~110,111~120。将不同规格的魁蚶分别装在塑料箱中,每箱约装15千克,然后控水2~4小时。

(3)计量包装 可以用0.5毫米厚的塑料袋和25毫米厚的泡沫保温箱进行包装,先把塑料袋口朝上装在泡沫保温箱中,然后将魁蚶壳顶朝下,壳腹缘朝上,按层次装入;装完后排除袋内空气,扎紧袋口,盖上保温箱盖,最后将保温箱装在纸箱内,封好即可。包装后不宜长时间存放,应尽快运输。存放温度不能低于-4℃,以免出现箱子漏水和死亡现象。

(4)运输 短途运输用车运,气温低时中途用篷布遮盖,装卸时注意箱子不能倒置、乱扔。长途运输可用飞机空运,晚秋、初冬或早春季节运输死亡率低,鲜度较好。

有时由于客观条件不能立刻包装运输时可将鲜活魁蚶放在水温-1℃至6℃的新鲜海上中暂养,暂养密度为40~70千克/米3水体,每24小时换新鲜海水一次。实验表明,在上述条件下暂养11天,并不影响魁蚶质量。

3.赤贝肉的加工 将新鲜魁蚶或不符合魁蚶出口规格的机械损伤贝、特大特小贝等,经过水洗→开壳→剥离软体部→清洗→加工切制→称量→速冻→镀冰衣→包装等工序,即可加工成蝴蝶状赤贝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