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的分类与形态构造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03页(4154字)

(一)紫菜的分类地位与分布 紫菜在自然分类系统上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ae),红毛菜目(Bamgiaceae),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0-rphyra)。

紫菜属根据叶状体营养细胞的层数和营养细胞中星状色素体的个数,可分为3个亚属:

(1)真紫菜亚属(euporphyra) 藻体为一层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具有一个色素体。

(2)双皮层紫菜亚属(diplodrma) 藻体由两层细胞所组成,每个细胞具有一个色素体。

(3)双色素体紫菜亚属(diplastidia) 藻体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时个别局部为双层细胞,每个细胞具两个色素体。

中国所产的紫菜都属于真紫菜亚属,一般都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只有个别种类,如坛紫菜局部具有双层细胞和双色素体。

紫菜属是世界性种类,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寒带到热带都有分布。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约有70余种。中国的紫菜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岛沿海都有生长。

(二)紫菜的形态构造 紫菜的生长史中具有两个明显的生长发育阶段,即叶状体和丝状体阶段。

1.叶状体的形态构造

(1)外部形态 紫菜叶状体为薄膜状,大体上可分为叶片、基部、固着器三部分,以其基部细胞向下延伸的假根丝固着在生长基质上。

紫菜的外形,根据成熟初期的形态为标准划分,一般可分为圆形、椭圆形、长卵形、肾脏形、枝针形和漏斗形,叶缘整齐或有皱褶,有的还分裂成数片裂片。藻体的幼苗初期一般比较狭长,随着个体的成长,各种间就显出不同的形状,但形状不是固定不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差异。

虽然环境条件可以引起藻体形状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是没有规则的。就同一种紫菜来说,变化的范围大体上是一定的。

藻体的基部楔形、半圆形、心脏形和脐形等。基部的形状一般与叶片的形状相适应。例如叶片形状为披针形的紫菜,基部则多呈心脏形或脐形。当藻体形状因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时,基部形状也随着发生变化。

叶状体的基部下面是固着器,它由基部细胞伸出无色的假根丝集合而成,根丝的末端集合成圆盘状,借以固着在基质上。

柄是叶状体基部与固着器之间的部分,由根丝细胞集合而成,有的种类柄部明显,有的不明显。根丝细胞的形状,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长椭圆形或倒三角形。

紫菜藻体的大小,一般10~30厘米,但是也有10厘米以下和30厘米以上的种类。藻体的大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例如生长在岩礁上的条斑紫菜,一般体长只有20~30厘米,但生长在人工养殖筏架上的紫菜,则可达70厘米以上;生长在岩礁上的坛紫菜体很少有达到30厘米以上的,但生长在人工养殖筏架上的则常有长达1~2米的,个别的长达4~5米。

藻体的厚度,不仅根据种类不同而异,而且在个体之间的变化幅度亦很大。在同一个体上,未成熟的边缘部薄,中央部厚,靠近基部的地方更厚;充分成熟的部分和叶体的中央部一样,或者稍微厚些。其他未成熟的幼体比成熟体要薄。

紫菜的颜色有多种,紫红、紫褐或带绿蓝色的等。颜色的变化原因很多,首先是种类不同颜色就不一样,但是在同一种中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些比较固定,有些则变化较大。藻体颜色还随着老幼而变化。一般幼小的紫菜颜色呈浅粉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深紫色;衰老的紫菜颜色逐渐转为紫黄色。另外,环境条件的变化也是藻体颜色变化的原因之一。在水质肥沃海区生长的紫菜,颜色浓紫,而且具有光泽;生长在水质贫瘠海区的紫菜,色浅而带黄绿,缺少光泽。

(2)内部构造 从边缘构造上看,紫菜属的藻类有的边缘有锯齿,有的则没有锯齿。锯齿的有无不受环境的支配,是固定不变的种间特征。因此,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在有锯齿的种类中,组成锯齿的细胞数目和锯齿之间的距离也不完全一致,这类有锯齿的紫菜,称之为刺缘型。没有锯齿的种类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边缘细胞与所有的营养细胞大小差不多,而且排列整齐,称之为全缘型。另外一种是边缘数排细胞开始退化缩小,颜色变淡,而且随着藻体的长大,边缘细胞有逐渐退化变小的现象,称之为边缘型。以上三种类型在中国均有代表。圆紫菜、坛紫菜属刺缘型;甘紫菜、条斑紫菜属全缘型;边紫菜属边缘型。

紫菜细胞的形状及排列形式,从叶体的表面看,细胞的形状很不规则,有的三角形,有的四角形,还有的多角形,其排列也是很不规则。细胞的大小,在藻体未成熟的体细胞分裂盛期,边缘部的细胞小,中央部的细胞大,靠近基部的细胞更大。成熟体的细胞比幼体的细胞个体大。

藻体靠近基部的细胞有圆形、椭圆形和倒卵形等。基部细胞伸出假根丝,每条假根丝的顶端附着在生长基质上。这些假根丝最后集结成圆盘形,称固着器。

从藻体的横断面看,紫菜的种类不同其细胞的层数也不相同,有的是一层细胞,有的是两层细胞,有时两层细胞的藻体内也有一层细胞的部分,细胞的层数是种间的特征,可以作为分类的根据。中国的紫菜,一般都是单层细胞所组成,只有个别种类(如坛紫菜)局部具有双层细胞;紫菜的色素体中部有一个球形造粉核。细胞核单一,生于色素体的一旁,藻体的表面有一层胶膜,称之为胶质膜。胶质膜的厚度,随着藻体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地加厚,有表示种间特性的倾向(图6-15)。

图6-15 紫菜的形态构造

1.全形 2.基部组织表面 3.基部组织纵断面 4.根丝前端 5.紫菜细胞组织模式图: a.细胞膜 b.细胞核 c.色素体 d.造粉膜 e.胶质膜

2.丝状体的形态、构造 丝状体是由叶状体产生的果孢子直接萌发形成的一种纤细藻丝,一般生长在具碳酸钙的基质内。通常将丝状体阶段分为5个时期,即果孢子萌发、丝状藻丝生长、膨大藻丝形成、壳孢子形成、壳孢子放散。

(1)果孢子萌发 果孢子囊成熟后,果孢子便从囊中排出,散落到大海中去。果孢子的比重比海水的大,在静止的情况下会自然沉降,虽然它没有游动能力,但是可以作轻微的变形运动,遇到碳酸钙的基质(如各类贝壳)后便附着在壳面上,伸出萌发管钻入壳内,生长成丝状体(图6-16),也可以在萌发后悬浮在海水中形成绒球状的丝状体,只要培养条件适宜,这些生长的丝状体均能正常发育,为了区别于钻入贝壳内生长的丝状体,称这类丝状体为“自由丝状体”或“游离丝状体”。

图6-16 紫菜果孢子钻孔萌发

(2)丝状藻丝生长 各种紫菜的丝状藻丝,从形态上看基本是一致的,外表上看不出有明显的差别。一般都作不规则的弯曲与分枝,细胞的粗细长短很不一致,粗的直径可达5~6微米,细的直径只有2微米左右,长的可达50微米,短的只有十几微米。随着生长时期的不同,丝状藻丝的部分分枝,其细胞逐渐增大,变成纺锤形或不定形。这两种细胞尽管在形状和宽度上相差很多,但其横壁一般都比较狭窄,有时要比细胞中部的直径小3倍以上。有时还能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横壁上见孔状联系,色素体多呈带状或不规则的块状,有时几乎充满了整个细胞的内腔,好象色素体弥散在整个细胞里似的。

(3)膨大藻丝形成 在夏末初秋期间,一般先在丝状藻丝的侧枝,形成了膨大细胞分枝,即膨大藻丝。早期的膨大藻丝只有几个或十几个细胞作单行排列,比较成熟的膨大藻丝要有十几个至数十个,甚至百个以上的细胞作不规则的分枝。膨大细胞各具单一星状色素体,色素体中部为一个蛋白核,在形态上同叶状体阶段的细胞色素体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细胞宽11~16微米,长度很不一致,常与成熟程度有关,未成熟的膨大细胞,长度可为宽的2~3倍;而较为成熟的细胞显得粗短,内含物也饱满得多,长宽大致相等。

(4)壳孢子形成 到了秋季中期,水温下降到一定程度,相当一部分的膨大细胞达到成熟并即将放散孢子时,这些粗短的膨大细胞多一分为二,两两成双现象,即形成了壳孢子。

(5)壳孢子放散 壳孢子形成后,膨大藻丝的细胞横壁融化、消失,整个分枝成为孢子管。管内壳孢子排列有些散乱,当条件适宜时,壳孢子由接近贝壳面的开口逸出,随海水漂流,一旦触到适合的基质后,便立即附着,并作短时间的变形运动,而后固着。

刚逸出的壳孢子为球形(变形),无细胞壁,色素体星状但不明显。壳孢子的大小,一般为10~11.5微米。壳孢子固着后,略呈倒梨形,两极分化而萌发。经细胞不断分裂长成叶状体。

丝状体即使到了成熟期,藻丝的末端也总是保持丝状,而且在正常情况下,还继续生长。因此,线状体为多年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