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蓠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72页(1277字)

(一)水温 根据实验,江蓠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广,一般在5~30℃之间,江蓠都能生长,但生长适温范围是10~27℃,而14~20℃为生长的最适温度,但这又因种类而不尽相同。

江蓠的生长速度与水温的升降有着密切关系,当温度从16.3℃下降到14℃时,藻体生长速度迅速,粗壮,色浓呈紫黑色,平均日增长长度为1.15厘米;当水温从15℃回升到22℃以上时,藻体生长缓慢,颜色转黄,末端有腐烂现象,平均日增长长度降低为0.6厘米;当水温再从22℃下降至13℃时,藻体又变成紫黑色,末端的腐烂现象消失,生长曲线急剧上升,平均日增长长度为0.9厘米;但当水温又从13℃升高到19.3℃时,生长又有受到抑制的趋势,平均日增长长度为0.6厘米。这表明在华南沿海江蓠在冬季水温降低时,生长速度加快,从12~18.5℃的范围内江蓠生长最盛。故江蓠养殖在华南沿海应选择冬春水温降低时期,当春季水温升高到22℃以上时,江蓠有的开始腐烂,必须注意及时收获,以免减产。中国北方四季分明,温度差别较大,冬季前后都能出现生长高峰,或进入较快的生长阶段。因此,形成了双峰形的生长曲线;南方冬季水温仍较高,无明显的冬天,这时水温适合于江蓠的生长。因此,形成单峰形的生长曲线或双峰形曲线极不明显。

(二)海水相对密度 江蓠对海水相对密度的适应性较大,从自然海区的情况来看,在相对密度1.005~1.026的范围内都可以生长,但最适宜生长的范围是1.010~1.020。因此,经常有河水注入的内湾适宜江蓠生长。据试验比较,在相对密度1.018~1.019和1.021~1.022间的两个海区,同时放养江蓠,结果在收获时,前者长达173厘米,后者仅74厘米。

(三)光照 据山东、广东、海南等省有关单位进行筏式养殖试验的结果,发现养殖水层越近水面生长越好,一般深达1.5米时生长就很差了。同样在同一个海区,透明度大时,藻体健壮、颜色较深;反之水质浑浊时,生长受到妨碍,藻体短小,颜色也较浅。滩涂养殖如保持水深1米以上而且极少干露的江蓠,生长极差,成活率也下降,一般每月应有15天露出受光,才生长良好。

(四)营养盐 据观察,江蓠在自然海区,一般在营养盐丰富的内湾生长旺盛而在比较贫瘠的海区则生长细小。因此,营养盐对江蓠的生长影响很大。在贫瘠的海区如以0.1%的硝酸铵溶液对江蓠藻体浸泡2次,每次1小时,经过4个多月后与对照材料比较,长度增长14%,增重19%。如夹苗绳在未夹苗时先用发酵过的人粪尿浸泡,对江蓠的生长也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且肥力持久。

另外,养殖海区的潮流通畅与否对江蓠生长关系密切,根据195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在流动水中江蓠鲜重增长5.33%,而在静止水中生长的江蓠鲜重只增加2.7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