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渣KP法蒸煮时脱木质素纤维形态区域化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常用非木材纤维碱法制浆实用手册》第161页(1762字)
蔗渣试样以及蔗渣在KP法不同温度条件下取得的试样,先羟溴染色,基于溴计数与纤维细胞各形态区的木质素分布密度成正比关系,因而采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通过扫描电镜能谱测定蔗渣以及蔗渣在KP法不同温度条件下取得的试样纤维横切面各形态区溴计数,从而计算出蔗渣各个形态区在蒸煮过程中木质素密度的下降幅度,这种下降幅度类似脱木质素率,但不相同,因为前者是质的变化,后者为量的变化。
蔗渣KP法蒸煮过程中纤维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以及次生壁中木质素密度累积下降幅度如表4-4-2和图4-4-2。
表4-4-2 蔗渣硫酸盐蒸煮过程中纤维主要部位的脱木质素率
图4-4-2 蔗渣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纤维主要部位的脱木质素情况
按Br计数,蔗渣纤维细胞角隅为3041,复合胞间层为2506,次生壁为1537,这就意味着细胞角隅木质素密度为次生壁的1.98倍,而复合胞间层木质素密度为次生壁的1.63倍,当蒸煮温度上升到90℃时,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和次生壁的木质素密度下降幅度分别为62.61%、66.96%和70.85%,即细胞角隅木质素的密度下降幅度为次生壁的0.88倍,而复合胞间层木质素的密度下降幅度为次生壁的0.95倍,这就说明无论哪一个形态区,都含有大量的碱易溶木质素在此低温条件下溶出。当温度上升到110℃时,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和次生壁的木质素密度下降幅度分别为74.61%、78.01%和74.69%,其比例为1∶1.04∶1,彼此没有什么差别;但就90~110℃区间而论,木质素密度下降幅度分别为12%、11.05%和3.84%,其比例分别为3.13∶2.28∶1,却有明显差别,其主要原因,可能由大量酯键裂开而引起的,因酯键的多少,与木质素的密度相关。当温度上升到120℃,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与次生壁的木质素密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82.24%、84.44%和80.29%,其比例1.02∶1.05∶1,这说明彼此有差别,但不明显;但就110~120℃区间而论,木质素密度下降幅度分别为7.63%、6.43%和5.6%,其比例为1.36∶1.15∶1,却有较明显的差别,说明在此温度区间木质素的密度下降幅度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次生壁,此时纤维开始分散。当温度上升到130℃时,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和次生壁的木质素密度下降幅度分别为90.13%、89.82%和84.97%,其比例为1.06∶1.06∶1,说明有差别,但不明显。就120~130℃区间而论,其木质素密度下降幅度分别为7.89%、5.38%和4.68%,其比例为1.69∶1.15∶1,可见差别明显。说明在此温度区间木质素密度的下降幅度仍然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次生壁,此时纤维较好分散。当温度上升到140℃时,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和次生壁的木质素密度下降幅度分别为95.57%,95.33%和86.68%,其比例为1.10∶1.10∶1,差别显着;就130~140℃区间而论,木质素密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5.46%、5.51%和1.89%,其比例为2.89∶2.92∶1,说明在此温度区间内,细胞角隅和复合胞间层木质素的下降幅度几乎相当次生壁的3倍,此时纤维完全分散成浆。
蔗渣在KP法蒸煮过程中局部化学研究表明:
①碱易溶木质素是构成蔗渣主要组成,也是分别构成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以及次生壁木质素的主要组成,因而在90℃温度下,脱木质素率可达70%以上,这是蔗渣易于蒸煮的重要原因;
②从90~110℃、110~120℃、120~130℃、130~140℃温度之间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和次生壁木质素下降幅度的比例分别为3.13∶2.88∶1,7.36∶1.15∶1,1.69∶1.15∶1,1.10∶1.10∶1和2.89∶2.92∶1,是导致蔗渣纤维易于解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