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头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常见病防治手册》第63页(1276字)

棘头虫病由棘头虫寄生于肠道引起。已发现寄生于我国养殖鱼类的棘头虫只有几种,即沙市刺棘虫(Acanthosentis shashiensis)、中刺棘虫(A.intermedius)、多棘刺棘虫(A.multispinus)、鲤长棘吻虫(Rhadinorhynchus cyprini)等。

症状:病鱼消瘦,鱼体发黑,离群靠池边缓游,前腹部膨大呈球状,肠道轻度充血,呈慢性炎症,不吃食。侵袭严重时可引起鱼类死亡。另外,棘头虫还能致使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硬化。寄生部位组织切片观察到颗粒细胞显着增加。

流行情况:1972年6月下旬湖北沙市胜利渔场饲养的2-3厘米草鱼发生大批死亡。1976年于湖北省江陵县泥港湖渔场的几个3厘米左右的草鱼种塘,又发现棘头虫病例,不过未有1972年病例严重。1974年江苏省无锡县养殖场二龄青鱼棘头虫的感染强度亦曾达到几十个,亦有死鱼现象。关于二龄鲤鱼感染鲤长棘吻虫的情况就更普遍,1974年春夏河北柏各庄垦区四农场的鲤鱼感染强度一般十余个到数十个,也有多达150个的,有死鱼现象。

预防方法:由于棘头虫的中间宿主通常是甲壳类和昆虫,建议按每立方米水用90%晶体敌百虫0.5克全池泼洒预防,杀灭中间宿主。

治疗方法:我们治疗沙市刺棘虫病采取全池泼洒和内服敌百虫晶体(90%)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收到很好效果,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第一天:全池泼洒敌百虫0.7ppm;同时将0.5公斤敌百虫混合于17.5公斤麸皮内投喂,投喂方法是将1/4含药麸皮沿池边泼洒,3/4分别放在三个食台上。

第二天:继续用0.5公斤敌百虫与15公斤麸皮混合投喂,投喂方法同上。

第三天:继续用0.5公斤敌百虫与15公斤麸皮混合投喂,以沿边泼洒为主。

第四天:同第三天。

第五天:继续用0.5公斤敌百虫与15公斤麸皮混合投喂,沿边泼洒与上食台量各半。

治疗实例:用上述方法治疗一例,第二天就有好转,第三天明显好转,第四天死鱼数明显下降(因鱼体较小未计数),池中草鱼也比前活跃,检查6尾鱼,只发现2尾肠道有棘头虫。第五天基本停止死亡,第六天停止死鱼,这时检查20尾鱼,只有4尾肠道内还有1条或2条棘头虫,感染率下降到20%。最后这池鱼种出塘时,过数尚有14万尾(原放养人工繁殖的草鱼水花65万尾),鱼体健壮,规格10-13厘米。

图23 沙市刺棘虫

1.雄虫 2.雌虫 3.吻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