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皮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常见病防治手册》第78页(1217字)

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因鱼的皮肤在牵捕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乘机侵入鱼体而引起。病原体同鱼种赤皮病。

症状:鱼的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在鱼的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现块状红斑。在鳞片脱落处往往附生水霉菌。鳍条末端腐烂,鳍条裂开。病鱼瘦弱,常常单独游于水面,行动迟缓。若不着手进行治疗,就会引起死亡。

流行情况:这种病在青、草鱼中很普遍。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以春末夏初、夏末秋初较为常见。流行于我国各养鱼地区。此病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

预防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每立方米水含5-10克的漂白粉浸洗约半小时。

2.在发病季节前,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挂篓或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进行预防。

3.在放养、运输和牵捕时操作要小心,勿使鱼体受伤。冬季严寒时,水温很低,要防止鱼体冻伤。

治疗方法:此病的病菌除在皮肤、肌肉引起病变外,并侵入血液。因此在治疗时,必须体内与体外同时用药。

1.体内给鱼口服磺胺噻唑,第一天用药量按吃食鱼体重每50公斤鱼用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用药量减半。方法是把磺胺噻唑拌在面粉糊内,拌入饵料(或草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药六天。

体外用药为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或遍洒五倍子,每立方米水用2-4克,有较好疗效。

2.注射青霉素治疗草鱼亲鱼赤皮病,体重16公斤,每尾背鳍肌肉注射青霉素10万国际单位,疗效100%。

3.每亩水面用明矾1.5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第二天用生石灰5公斤泼洒一次,第四天又用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1克)泼洒一次,疗效较好。

4.流子苏等:

(1)在水深1-1.3米的池塘,每亩用新鲜流子苏1.5-2公斤、走剑0.5-1公斤,分别捆成几束(长30厘米左右),放在池塘进水口处,用土压上,再把针松树枝(碗口粗30-60厘米长的针松一束)放在上面(带针的向进水方向,压上土),放水后,使草药扩散,流入池内,第二天翻动一次,再用土压一压,连续几天直至草药腐烂。

(2)每亩水面用流子苏500克,走马剑250克的干粉泼洒全池(广东)。

上一篇:弯体病 下一篇:常见鱼病防治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