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肠炎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常见病防治手册》第82页(2223字)

细菌性肠炎病又叫烂肠瘟。此病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f.intestinalis)引起。

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失去食欲,头部显得特别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把病鱼腹部剖开,可见肠道发炎充血,严重时肠道发紫,很快就会死亡。

流行情况:本病流行全国各养鱼地区,青、草鱼中非常普遍,鲤、鳙鱼也偶尔有发现。发病季节同成鱼烂鳃病,常与烂鳃病并发。

预防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饲料要新鲜,投饵要“四定”。

2.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漂白粉250克进行食场消毒。

3.磺胺胍、大蒜喂服:同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磺胺胍:每50公斤吃食鱼第一天用5克磺胺胍与饵料拌和上食台投喂,第二天到第六天药量减半。

2.大蒜头:每100公斤吃食鱼喂大蒜头0.5公斤(每5公斤饲料再加200克盐),与饲料拌和上食台投喂,连喂3-6天。

3.畜用青霉素、井冈霉素合剂治疗:

治疗实例:广西玉林县新桥乡3亩成鱼塘平均水深1.3米,放养草鱼四百多尾,发生肠炎已死鱼一百多尾。用畜用青霉素3支(每支40万单位),0.5公斤畜用井冈霉素加0.5公斤白糖水拌10公斤麸皮投喂,次日即停止死亡。

4.每50公斤鱼每天用十滴水50-75克,浸饼投喂或先用面粉0.5公斤制成糊状,稍凉后加入十滴水,再拌入草料中,连续投喂4天。此法在江浙一带应用,疗效较好。

5.地锦草:按每100公斤青、草鱼,用干地锦草0.5公斤(折合鲜草2.5公斤)加水5公斤,煎煮二小时,以药汁浸饼,或以麦粉糊制团(块)拌草,连续投喂3天(药渣亦可同时投喂)(浙江淡水所)。

6.地锦草、水辣蓼:按每100公斤青、草鱼用干地锦草250克、干水辣蓼250克,混合加水5公斤,煎煮二小时,拌饵连续投喂3天(浙江淡水所)。

7.水辣蓼加铁苋菜:按每100公斤青、草鱼用水辣蓼250克、干铁苋菜250克(折合鲜草1公斤)混合加水5公斤,煎煮二小时,拌饵连续投喂3天(浙江淡水所)。

地锦草、水辣蓼和铁苋菜三种草药用单方或复方均可,有一定疗效。

说明:综合近几年各地介绍,细菌性烂鳃病与肠炎,或烂鳃、肠炎、赤皮病往往并发,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综合这几种病的治疗方法同时进行治疗。对并发症我们近几年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1.五倍子和呋喃唑酮:将五倍子煮成五倍子药液连渣带汁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4-3.0克。并同时连喂6天呋喃唑酮,每天每50公斤鱼用药500毫克,池鱼重量不到50公斤,则按50公斤计算用药。个别池塘病情严重者,呋喃唑酮用量首次加倍。

此法在1974年和1975年从6月到9月,在荆州地区江陵县共治疗23个病鱼塘,治愈22例,其中包括三例经过两个疗程治愈。治愈率95.6%,一个疗程治愈率达82.6%。1976年又在该地应用,治疗7例,全部治愈。

五倍子药液煮法:按五倍子1公斤加水4公斤的比例加水煎煮,煮开后用锅铲将整个的还未碎的五倍子沿锅边搞碎。煮开后再煮约15分钟即成五倍子药液。这时五倍子已成碎面片状。煮开后煎煮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呋喃唑酮用水逐次溶解后与米糠拌和,捏成团状上食台投喂,用荞麦粉做粘合剂,米糠中加荞麦粉的用量占米糠和荞麦粉总量的20%左右。

2.漂白粉和大蒜头:每立方米水用1克漂白粉全池遍洒,同时每100公斤鱼用大蒜头0.5-1公斤磨成糊状与饲料拌和上食台投喂,或将大蒜头与青草拌和后阴干投喂,连喂6天。

3。食盐水浸泡青饲料:将青饲料用盐水浸泡有咸味后投喂,条件许可,再同时全池遍洒漂白粉或五倍子。

湖南汩罗江农场养殖场对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并发症采用每立方米水用鲜雷公藤根2克(煎汁),再加生石灰4克,食盐4克,充分搅和,连渣带水全池遍洒,收到较好效果,能采到此药的地方可以试用。

广东制备的疫苗,对上述三种并发症,不仅可作预防亦可作治疗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