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锈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9页(2096字)

苹果锈病又叫赤星病、胡子、羊毛疔、苹桧锈病,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附近有桧柏栽培的果园和地区发病较重,往往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树势,影响产量。

【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幼果和果柄,还可为害转主寄主桧柏。叶片初患病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直径约5~10毫米,稍肥厚。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出现几十个病斑。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即性孢子器。性孢子器中涌出带有光泽的黏液,内含性孢子。黏液干燥后,小点粒逐渐变为黑色。其后,病斑逐渐肥厚,正面隆起,背面凹陷,发病部位变厚变硬,病斑背面长出许多丛生淡黄色细管状物,即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状锈孢子。叶柄发病,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初期表面产生小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围产生毛状的锈孢子器。新梢发病,刚开始与叶柄受害相似,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幼果染病后,靠近萼洼附近的果面上出现近圆形病斑,初为橙黄色,后变黄褐色,直径约10~20毫米。病斑表面也产生初为黄色、后变为黑色的小点粒,其后在病斑四周产生细管状的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嫩枝发病,病斑为橙黄色,梭形,局部隆起,后期病部龟裂。病枝易从病部折断。

病菌侵染桧柏小枝后,在小枝一侧或环绕小枝形成半球形或球形瘿瘤,直径3~5毫米,起初表面平坦,春季菌瘿表面出现长圆形、稍凹入的部分,其边缘颜色较深,不久中心部位略为隆起,最后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起伏作冠状,当春雨连绵时,冬孢子角吸水膨大,作胶质花瓣状。前一、二年遗留的菌瘿直径可达15毫米,瘿上有粗糙下陷部分,此即前一年发生的冬孢子角。

【病原】:

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属担子菌亚门,是一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以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性孢子器近圆形,埋生于表皮下。性孢子单细胞,无色,纺锤形。锈孢子器圆筒形,一般在叶背,也可长在果实上。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单细胞,栗褐色,膜厚,有瘤状突起,大小为19.2~25.6微米×16.6~24.3微米。护膜细胞长梭形或长六角形,有卵圆形的乳头状突起,大小为25.3~117.5微米×16.5~25.9微米。冬孢子双细胞,无色,具长柄,卵圆形或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暗褐色,大小为32.6~53.7微米×20.5~25.6微米。冬孢子的两个细胞各具有2个发芽孔,萌发时长出有分隔的担子,4个细胞,每胞上生1个小梗,顶端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褐色,单细胞,大小为13~16微米×7.5~9微米。苹果锈病菌除为害苹果外,还能为害沙果、山定子、海棠等,它的转主寄主除桧柏外,还包括高塔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柏等。

【发病规律】:

苹果锈病菌在桧柏上为害小枝,即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胶质,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时胶化膨大,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树上。锈菌侵染苹果树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等,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以菌丝体在桧柏发病部位越冬。该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的多少、距离、气候条件及品种有关,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1.5~5千米内,如果桧柏多,发病重;在有桧柏存在的条件下,早春多雨、多风,温度17~20℃发病重,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

(1)铲除桧柏,切断侵染循环 彻底铲除苹果园附近的桧柏树,根绝转主寄主,可以防止锈病发生。在规划新果园时,邻近苹果园的2.5~5千米以内不能栽植桧柏树。

(2)控制冬孢子萌发,防止锈孢子侵染 果园附近的桧柏树,如不能铲除,应于冬季剪除桧柏树上的菌瘿,集中烧毁。春雨前在桧柏上喷洒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或两药的混合液,可抑制冬孢子散发。秋季可喷15%氟硅酸(907)乳剂300倍液保护桧柏,防止锈孢子侵染。

(3)药剂防治 花后1个半月内喷药2~3次,可以预防该病。当苹果树芽萌动至幼果长到拇指大时,在桧柏上喷洒1~2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在苹果树发芽后至幼果期,于苹果树上喷杀菌剂1~2次,防止病菌侵入为害。杀菌剂常用1∶2~3∶200波尔多液、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7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绿得保300~400倍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