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病毒手册

Brome mosaic virus(Mckinney et al.)

书籍:病毒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病毒手册》第118页(1454字)

【又名】:

Marmor graminis,Weidelgrasmosaik-Virus,TrespenmosaikVirus,Ryegrass streak virus.

【释文】:

文献 McKinney,H.H.et al.(1942).Phytopathology 32,331;Lane,L.C.(1977).CMI/AAB.Descriptions of Plant Viruses No.3;Kiberstis,P.A.& Hall,T.C.(1983).J.Gen.Virol.64(9),2073。

形态与组分 正二十面体,直径26纳米,球形空心直径5~7.5纳米,形态亚基32个,T=3。沉降系数在pH3~6,核蛋白浓度0.47毫克/毫升时为87.3S,pH7以上,核蛋白浓度0.64毫克/毫升时为78.7S。分子量4600000,浮力密度1.35克/厘米3,等电点pH6.8(等电聚焦),电泳迁移率+1.41×10-5厘米2/秒·伏(pH6,0.1摩尔/升)A2605.15,A260/A28o1.75。核酸为RNA,含量21~22%,分子量RNA11090000,RNA2990000,RNA3750000和RNA4280000,沉降系数26.8S(RNA1),22.3S(RNA3)和14S(RNA4)。G∶A∶C∶U=28.0∶26.9∶20.8∶24.3。感染时RNA1、RNA2和RNA3是必需的,缺一不可。RNA1~4分别编码分子量为120000、110000、35000和200004种蛋白质最后一种为衣壳蛋白。4种核酸的5′端都有7mGppp帽状结构,3′端有类似的ACCA-OH顺序。蛋白质含量79%,结构亚基180个,每个亚基的分子量20000,含氨基酸残基189个,羧基端为精氨酸残基,在完整的蛋白质中氨基端是乙酰基团。

生物学特性 感染禾本科中60个属植物及5科双子叶植物(仅少数几个属)。系统侵染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引起花叶或细条纹;局部侵染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ium)、菜豆(Phaselous vulgaris)、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黄瓜(Cucumis sativus),引起坏死斑。诊断寄主为玉米(Zea mays)。测定寄主为大叶藜和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繁殖寄主为大麦(Hordeum vulgare)。由挖掘线虫(Xiphinema paraelongatum)和一种线虫(X.coxi)传播,汁液极易传毒。致死温度78℃,稀释终点10-5,体外保毒期几个月。在pH4~5溶液中稳定,在pH7.0和缺少二价阳离子的溶液中不稳定。风干的病组织毒力可保持1年。可分Mckinney和Sill 2个毒株。该病毒散生在细胞质内,有时也呈结晶状,在筛管和导管中也能发现病毒粒子。病毒可用烟草叶原生质体培养,在病毒感染24小时后,于24℃下培养20~30分钟可得106~107病毒粒子/细胞。

分类 雀麦花叶病毒群(Bromovirus)。

分布 美国中部,东欧及南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