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病毒手册

Reoviridae

书籍:病毒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生物科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病毒手册》第663页(1473字)

【又名】:

Reovirus group.

【释文】:

文献 Wood,H.A.(1973),J.Gen.Virol.20,61;Intervirology(1982),17/1-3/82,p.81;Joklik,W.K.(1983),The Reoviridae.Plenum Press,New York;Tyler,K.L.et al.(1985),virology,B.N.Fields et al.(Eds.),817-824.Raven Press,New York.

形态与组分 正二十面体,直径约60~80纳米,有2层蛋白衣壳,髓部正二十面体,直径45纳米。无囊膜。粒子分子量65000000~200000000,沉降系数630S,浮力密度(CsCl)1.31~1.39克/厘米3。核酸为双链RNA,有10~12个片段,每片段携带1个基因,含量14~22%,总分子量15000000~21400000或各段分子量在200000~3000000之间。GC含量42~44%,有3000个拷贝左右的低聚核苷酸。有11种蛋白质,含量85%,分子量在15000~155000之间,有转录酶。转译成的内、外两层衣壳和酶之间的比例关系为内衣壳∶外衣壳∶酶=5∶3∶2。在某些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少量的糖类。

生物学特性 宿主范围很广,有人、、禽、、蝙蝠、、鹿、、鸭、羚羊、北美洲骢、犎等脊椎动物,还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脉翅目等200多种昆虫和甲壳纲的动物;在植物中有玉米、水稻、唐等。该科病毒对脂溶性有机溶制有抗性。在镜检宿主细胞时可见结晶状排列的病毒粒子。侵染和复制的过程较复杂:病毒经宿主消化道进入宿主体内,然后藉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病毒在胞内先脱去外衣壳形成SVP,这时作为基因组的10~12条RNA片段便表现出活性。在复制时先以亲代的双链RNA中的负链RNA为模板转录成10~12条正链RNA,这些正链RNA通过SVP的10~12根突起进入到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这些正链RNA再转录成负链RNA,并且这两条正、负链相互配对形成子代的双链RNA(10~12条)。同时分别转录10~12条mRNA,由mRNA再转译病毒所需的蛋白质。最后这些子代双链RNA与转译成的病毒蛋白装配成完整的子代病毒粒子。增殖时有两个特点:(1)亲代的双链RNA始终存在于SVP中而不弥散到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2)病毒不裂解宿主细胞,但形成的子代病毒粒子陆续地释放到胞外。本属内的病毒其基因易发生重组现象。

分类 该科病毒分类复杂,分6属及一些未分到属的病毒,即呼肠病毒属(Reovirus)、环状病毒属(Orbivirus)、轮状病毒属(Rotavirus)、植物呼肠病毒属(Phytoreovirus)、斐济病毒属(Fijivirus)、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 group)。

名称来源 “reo”是由“respiratery”、“enteric”、“orphan”3个词的开头字母缩并而来,分别代表呼吸道、肠道、孤儿的词意。“孤儿”一词意指这科的病毒在分离之初,还不明其与宿主间的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