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叶枯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6页(925字)
【释文】:
黄瓜细菌性叶枯病是棚室黄瓜上发生的病害。随着棚室黄瓜生产的发展,病害有蔓延扩大的趋势。吉林、内蒙古、河南等省区有分布。发病严重的病株率达70%,影响产量。
1.症状识别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幼叶上症状不明显,中部叶片上发病多。病叶上呈现圆形、水渍状褪绿小斑,渐扩大为圆形或多角形的褐色斑,直径1~2毫米,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透光观看很明显,无明显菌脓。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病斑,叶片枯死。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是由假单胞属的一种细菌侵染而引起的。菌体杆状,极生3~4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或随着在种子上越冬。带病种子及病残上的病菌为初侵染源。病菌借浇水等田间管理传播。从叶片自然孔侵入发病。
3.发病条件 棚室内湿度大,相对湿度在70%以上,温度24~28℃,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棚室前沿,或低洼、有水滴处,常先发病。
4.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 种子用50~52℃温汤浸种20分钟,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
(2)加强棚室管理 控制棚室温、湿度,及时通风降湿。降低棚室相对湿度。
(3)清洁田园 收获后将病残株集中拉到棚室外深埋或烧毁。
(4)药剂防治 田间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每隔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或用10%脂铜粉尘剂,每公顷棚室每次15千克喷粉,间隔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