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菌核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28页(1607字)

【释文】:

菌核病近10年来冬春棚室甜椒上发生的毁灭性病害。除为害甜椒、辣椒外,还为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等多种蔬菜,是保护地及露地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1.症状识别 苗期至盛果期均可发生。苗期受害,茎基部初现水渍状褐色斑,后变为深褐色,病斑迅速绕茎一周后,病部软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呈灰白色,病苗立枯。成株期发病,病部多在茎部距地面5~22厘米间,或茎的分杈处,病斑水渍状,病斑环包茎部后,植株开始萎蔫,病部上下蔓延扩展,潮湿时生出白色絮状菌丝体,皮层腐烂,髓部成碎屑,病茎表面或髓部生出屎状黑色菌核。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干燥时病茎上可见深浅相间的黄褐色轮纹斑,长4~13厘米。花、叶、果柄染病后病斑水渍状软腐,叶片脱落。果实染病后,果面褐色,水渍状软腐,最后全果腐烂,表面生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黑色不规则形菌核。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真菌侵染引起。菌丝丝状有隔。菌核鼠屎状或不规则形,外黑色,内白色,大小为4~7毫米×2~3毫米,体表菌核多有菌丝覆盖,呈灰白色。菌核萌发,产生4~10个子囊盘,多的可达50个。子囊盘初呈杯状,直径2~14毫米,淡黄褐色,子囊柄长短不一。子囊排列在子囊盘表面,内有8个梭形或圆形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植株上,为病害的初侵染源。植株发病后,病部产生菌丝,与健株茎、叶等接触,或染病的灰菜、齿苋等与健株接触而重复侵染。

3.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范围为0~30℃,孢子萌发的温度为5~35℃,适宜温度为5~10℃,菌丝发育需潮湿,相对湿度85%以上发育好,低于70%,发育受抑制。菌核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潮湿土壤中只存活1年。50℃5分钟致死。棚室通风不良,湿度大,病害重,早春或晚秋棚室中,病害易发生流行。

4.防治方法

(1)消灭菌核 及时深翻,覆盖地膜,阻止菌核萌发出土,对已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严防蔓延。

(2)轮作 与非寄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土壤消毒 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75千克,均匀撒在地表面,耙入土中,或用40%福尔马林,每平方米20~30毫升,加水2.5~3升,均匀喷洒土表,覆盖塑料膜,闷2~3天后揭膜,散气15~20天后播种或定植。其他可参见黄瓜枯萎病的土壤消毒。

(4)药剂拌种或温汤浸种 将种子装入可乐塑料瓶内,按种子重量的0.4%~0.5%,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拧好瓶口,充分摇匀拌种子,使种子均匀沾上药剂后播种。带菌种子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把菌核烫死,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播种。

(5)喷药 发现中心病株后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上药剂要轮换使用,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或用15%速克灵(腐霉利)烟剂每公顷棚室3750克熏烟。使用次数及间隔时间同喷雾用药。

上一篇:番茄圆纹病 下一篇:甜椒早疫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