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斑枯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1页(1479字)

【释文】:

芹菜斑枯病又叫晚疫病、叶枯病,俗称“火”。南北方芹菜上普遍发生,保护地、露地种植的芹菜都可以被害。近年河北、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芹菜集中产区,斑枯病暴发流行,一般减产30%~40%,严重的50%~80%,损失严重。北京地区主要发生在冬、春保护地上,露地芹菜发生较轻。一般叶及叶柄均被害,影响品质及产量。此病贮藏期可继续发展,损失往往重于田间。

1.症状识别 芹菜斑枯病一般发生在叶片上,但也可蔓延到叶柄和茎上。病斑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边缘明显,以后发展为不规则形斑块,大小1~5毫米×1~5毫米,色由浅黄变为灰白,其上布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多发生在病斑边缘,拥挤在一起,常数个0.5~2毫米的小病斑联合成大病斑,直径超过3毫米。病斑外常有一圈黄色晕环。叶柄及茎受害时,病斑长椭圆形,色稍深,微凹陷。病害严重时造成叶枯和茎秆腐烂。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芹菜斑枯病由芹菜壳针孢属真菌(图2-21)侵染引起。分生孢子器扁球形,浅褐色。分生孢子无色透明,丝状,直立或稍弯曲。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也可在病残体和采种母根上越冬。种皮内的病菌可存活1年多。附着在种皮上的病菌存活2年以上,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存活8~11个月。病菌遇到适宜的环境,即形成发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它们靠气流、灌水、农事作业、农具等传播。分生孢子在有水滴时萌发,从气孔或穿透皮层侵入寄主。带病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

图2-21 芹菜斑枯病病原菌

1.分生孢子器 2.分生孢子

3.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是较冷凉、高湿。病菌在较冷凉的气候条件下,比高温条件下发育迅速。孢子需在有水滴的条件下发芽,潮湿是孢子传播和萌发的必要条件。温度20~25℃和阴雨高湿,病害发生严重,并能迅速蔓延和流行。温度过高或过低,芹菜生长不良,抗病力下降,病害也会加剧。相对湿度100%,温度适宜条件下潜育期为8天。

4.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 用49℃温水保持恒温,浸种30分钟后,投入凉水中散热,此法发芽率降低10%,但消毒比较彻底,浸种时要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浸种后要做发芽试验。

(2)清洁田园 清除棚内病残体,集中沤肥或深埋,发病初期摘除病叶、脚叶,减少棚内菌源。

(3)降湿 适当密植,及时间苗,通风降湿。

(4)药剂防治 初发病时摘除病叶,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公顷次15千克,8~10天喷1次,视病情喷4~6次,或用45%百菌清烟剂或30%百菌清发烟弹熏烟(方法见黄瓜霜霉病),或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5∶200倍波尔多液,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以上药剂每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续喷2~3次。要轮换用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