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灰霉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94页(1176字)
【释文】:
菜豆灰霉病是早春温室、大棚、中棚菜豆的重要病害,在保护地面积大的老菜区为害较重。
1.症状识别 茎、叶、花、荚均可受害。开始在距离地面11~15厘米处茎上出现云纹斑。周围深褐色,病斑中部淡棕色至浅黄色,干燥时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色毛霉层。病菌也从茎蔓分枝处侵入,形成水渍斑,凹陷,逐渐萎蔫。苗期子叶发病,病斑水渍状,子叶变软下垂,病部周围长出灰白色霉层。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发病,呈V字型,向内发展,初水渍状,浅褐色,也可在叶中间形成浅褐色斑块,严重的病块连片,表面着生灰霉,叶片枯死,荚部受害多以嫩荚为主,顶部至全荚都形成淡褐色病块斑,凹陷,潮湿时密生灰霉。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侵染而引起。与黄瓜、番茄等灰霉病是同一种病原菌。以菌丝、菌核、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在病残体上营腐生生活,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温度高时产生菌核,条件适宜时,菌核长出菌丝,直接侵染或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病菌随病残体、灌溉水、气流以及农具或农事作业传播。病荚、病叶、病蔓、病花落在健部即引起发病。
3.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较广。4~32℃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13~21℃,21℃以上,生长量减弱。1~28℃,孢子都可以产生,适宜温度为21~23℃,同时要有较高的温度。5~30℃孢子均可发芽,最适温度13~29℃,但要求湿度高,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不能发芽,孢子在水中最易萌发。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大。目前尚无抗病品种。因此,只要有菌源存在,温度20℃左右,高湿,病害容易发生流行。
4.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 加强棚室内温度、湿度的管理,注意通风降湿,可控制病害的发生流行。及时摘除病叶、病荚,带到棚室外销毁。
(2)药剂防治 开始发病时,用药剂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5%速克灵烟剂每公顷棚室3750克、10%灭克粉剂每公顷棚室15千克(施用方法参看黄瓜灰霉病)、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如病菌对以上药剂产生抗药性的菜区,可选用6.5%万霉灵粉尘剂,每公顷棚室用药15千克喷粉,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