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与观察手册》第17页(1709字)

【别名】:青霉素G、苄青霉素

[作用·用途] 本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阻碍细菌细胞壁基础成分粘肽的合成,对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及阴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肌注本品100万u后,血药峰浓度于0.5h内到达,约为20u/ml,清除半衰期为1/2h,青霉素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中,当组织有炎症时,青霉素较容易透入,且有效浓度维持较久。吸收后约76%的青霉素于6h内经肾排出,丙磺舒可抑制青霉素的排泄,提高血药浓度,延长其半衰期。本品适用于敏感菌的急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肺炎、脓胸、扁桃体炎、中耳炎、蜂窝组织炎、疖痈、急性乳腺炎、心内膜炎等。亦适用于梅毒和淋病。

[不良反应] ①毒性反应:全身大剂量使用,可引起键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反应,此反应容易出现于老年人和肾功能严重减退者;②变态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药疹、药物热、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③二重感染。

[制剂规格·用法·用量] 注射用青霉素钾:20万u/支;40万u/支;80万u/支。注射用青霉素钠:20万u/支;40万u/支;80万u/支;100万u/支。肌注成人80万u/日~320万u/日,儿童每日3万u/kg~5万u/kg分2次~4次给予。静滴适用于重患,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成人:240万u/日~2000万u/日,儿童每日20万u/kg~40万u/kg,分4次~6次加少量输液作间歇性快速滴注。

[用药时注意]

1.详细询问病人有无青霉素过敏反应史,对曾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均应禁用;

2.青霉素G遇胃酸易被分解,口服吸收少,故不宜口服;

3.不宜局部用药,如用青霉素滴眼、喷雾、鞘内注射等,容易致敏;

4.任何途径给药,在应用前都要作皮试,用药过程中更换批号或停药二天以上再次使用均需重新皮试;

5.青霉素类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应用青霉素类均可用青霉素G钠行皮肤试验;

6.试敏液应由药局统一配制,若自行配制剂量需准确,配制要新鲜,不宜放置过久,室温只限当日使用,4℃可保存一周;

7.青霉素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稳定,酸碱均可使其加速分解,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药液必须现配现用;

8.一次剂量用药可溶于100ml液体内于0.5~1h内滴完,在短时间内达较高血药浓度,可减少药物分解及产生致敏物质;

9.与丙磺舒并用,可减少本药排泄,提高体内血药浓度。

[给药后观察]

1.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胸痛、头晕、咳喘、皮肤发痒等过敏反应或皮试中虽然皮肤局部呈阴性反应,但出现类似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

2.此药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因此,哺乳期母婴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应予注意;

3.大剂量应用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等毒性反应,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幻觉、抽搐、昏睡等,也可致短暂精神失常,停药或降低剂量可恢复;

4.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少数凝血功能障碍者,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可扰乱凝血机制;

5.大剂量静脉给药应监测血清离子浓度,避免高血钠或高血钾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