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替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与观察手册》第663页(1172字)

【别名】:三胺硫磷

[作用·用途] 本品为乙烯亚胺类烷化剂,抗瘤谱较广。进入肌体即活化,形成不稳定的乙撑亚胺基,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核酸的合成,抑制动物胚胎细胞,人体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且对垂体促滤泡激素(FSH)含量有影响。临床适应证: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消化道腺癌、甲状腺癌、肺癌等有一定疗效。

静注3小时药物浓度明显下降,24小时内大部分由尿排出。

[不良反应] ①骨髓抑制;②胃肠道反应;③发热、皮疹。

[制剂规格·用法·用量] 注射用噻替哌:5mg/支;10mg/支。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次0.2mg/kg,成人一般每次10mg,每日一次,连用5日后改为每周3次。胸腹腔及心包腔内注射:每次10mg~50mg,每周1次~2次。

动脉注射或区域性灌注:每次10mg~20mg,每日一次,总剂量200mg~300mg。

肿瘤内注射:单处或多处注射,每次不超过10mg。

膀胱内灌注:每次60mg,每周一次,4周后改为每月一次,共10次为一疗程。

[用药时注意]

1.静脉注射时,由于药物的刺激,易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

2.药物稀释后如发现有混浊则不能使用。

3.腔内注射时应先抽出积液,再将药物稀释后直接注入肿瘤内或受累的体腔内。

4.避免和其他骨髓抑制剂合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骨髓抑制不及时停药可导致死亡。

5.用药期间,病人可有咽喉部紧束感,是由药物所致,应向病人解释。

6.可抑制精子生成和卵巢功能。

[给药后观察]

1.骨髓抑制,在用药后2周~3周,可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2.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3.个别病例有发热、皮疹、高尿酸血症伴尿酸性肾病等,也有合并感染发生,应立即输血及抗感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