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因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与观察手册》第725页(1075字)

[作用·用途] 本品是从健康人的白细胞或脾脏、扁桃体中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可将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受体,以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对多种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变态反应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不良反应] 偶有暂短发热。

[制剂规格·用法·用量] 注射用人血白细胞转移因子:1u/支;2u/支;3u/支。注射用人脾脏转移因子:1u/支;2u/支;3u/支。注射用人扁桃体转移因子:1u/支;2u/支;3u/支。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注于上臂内侧或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端,一次注射1支,每周1次~2次。一个月后改为每2周一次。对带状疱疹,一般只需注射1次。

[用药时注意]

1.本品用于肝炎治疗时,若HBsAg滴度有下降趋势,可继续一疗程,此法对病程短、HBsAg滴度低者有效,反之无用。重症肝炎者慎用,以防肝细胞过度损伤;

2.本品用于治疗小儿哮喘时:①疗程在10次~24次疗效显着,小于10次者则疗效差。大于24次者未见疗效增强。②对细胞免疫低下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正常者。③内源型效果较好,混合型次之,外源型较差。④病情轻者其疗效优于重者,但与年龄、病程无明显关系;

3.本品用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时,需要与胸腺素合并使用。治疗中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同时采用支持疗法,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4.本品用于肿瘤治疗时,起辅助作用,对早期瘤体小而免疫功能好者,其疗效较好,中晚期病人须先用传统疗法使肿瘤体缩小后,方能发挥效能。

[给药后观察]

1.要严密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病情进展,如用于哮喘后症状改善如何,肝功能及血象的监测情况等应及时配合医师,妥善其疗程;

2.有过敏体质病者,本品虽不强调先皮试后用。但临床上也应严密观察有否过敏反应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