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意义与前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食品蔬菜农药使用手册》第3页(2089字)

我国是一个资源约束型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森林面积、草地面积和水资源拥有量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3%、14.3%、32.3%、28.1%,而且相对短缺的资源及脆弱的环境还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000万公顷,土地沙化的面积33.4万千米2,盐渍化面积3693万公顷,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粮食50亿千克,经济损失300亿元。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3。环境污染是我国所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决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初期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经济的老路,必须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确保农业的发展是一种良性的模式。绿色食品蔬菜能够满足人类对资源、环境、生态等生存条件的要求,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突破了传统蔬菜生产的简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无污染的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验为保证,以教育、培训、宣传为手段,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生产条件的优化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强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它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型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向小康过渡,对食物的要求由吃饱转向吃好。消费观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不仅要求食物的多样性,而且注重其质量,尤其关心食品的安全性。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从我国进口蔬菜时,并不要求检测蔬菜中营养成分如含糖量、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等方面的含量,而是注重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有毒微生物的含量。食品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社会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内容。绿色食品蔬菜能够满足城乡人们对优质食品的要求,现已成为解决环境污染与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这一矛盾的突破口。

绿色食品的出现和绿色食品蔬菜的开发、生产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过分强调主宰自然、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到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视与顺应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人类又是自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度的技术及理性的经济行为,生产和开发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保持自然、人类、经济和社会生命力和谐与持久地发展,这是人类与自然共存和发展的新观念。提倡绿色食品,开发绿色食品蔬菜也是提倡这种观念或新的饮食文化,即回归自然,与自然共存。

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技术是质量的保证。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与开发,本身就伴随着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由于绿色食品蔬菜不仅要求营养丰富、口味纯正、质地优良,而且要求无环境污染、无农药污染、无化学污染。绿色食品蔬菜对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措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必须从品种选育、耕作模式、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诸方面综合考虑,以便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有科技人员不断培育抗病性与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新品种,研究和制定不同蔬菜的栽培和管理技术、施肥和植保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是绿色食品蔬菜能否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和开发将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的进程,促使蔬菜这种特殊的商品走出国门而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的农业长时期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弱质、低效状态,产品附加值低,这是围绕我国农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一大障碍。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食品工业和农工产值之比为2∶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由于环境与化学物质的污染,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安全品质得不到保障,致使出口受到极大影响。在出口贸易的蔬菜和农产品中因农药残留超标而引起的索赔事件时有发生。由于病虫害的猖獗和致病微生物的肆虐,许多国家将我国列为疫区,拒绝从我国进口食品,严重地损害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和利益。绿色食品蔬菜注重高新技术的投入,讲求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将种到收到销售的全过程视作一个统一体,追求规模效益,走产业化之路。这种运行模式把个体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按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和管理。采用统一的标志进入市场,废弃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和经销模式。

绿色食品蔬菜以其优质、安全、营养、无污染的质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国际市场上博得信誉,由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广大农村远离城市和污染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提供了可能,若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有关操作规则,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避免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绿色食品蔬菜将为我们整个国家城乡消费者带来福音,也将为积极进口我国绿色食品蔬菜的外国消费者带去健康与欢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