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鲇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30页(1525字)
(图1-24) 在广东称塘虱鱼,广西称塘角鱼。属鲇形目、胡子鲇科,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江河池沼中常见的野生鱼类。胡子鲇系杂食性,生长快,耐低氧,耐小水面,疾病少,离水不易死亡,便于运输,因此适宜在家庭小池中饲养。胡子鲇是一种滋补保健的优质鱼,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目前该鱼在南方养殖较普遍。胡子鲇体延长,一般体长25~40厘米,前部呈筒形,后部侧扁。头大,宽而扁平。吻短宽,圆钝。口宽大,弧形,口角唇褶发达。上颌突出,上下颌具细齿。眼小,眼间距宽。须2对,上颌须长达胸鳍末端。体无鳞光滑,皮肤富含黏液。背鳍、腹鳍小,臀鳍极长,后端与尾鳍相连。体背面及侧面为灰黑色或黑褐色,腹面灰白色。
图1-24 胡子鲇
胡子鲇为底栖性鱼类,具有钻穴营居的习性。惧怕强光,白天多钻栖洞穴之中,夜间才四出活动和觅食。由于该鱼能靠鳃上呼吸辅助器官和皮肤呼吸,使它能生活在低氧的水域,只要体表保持湿润,离水几天仍能存活。另外,该鱼胸鳍外缘有一根坚硬粗壮的硬棘,使其能够在陆上支撑身体而爬行,因此在雨天要特别注意防逃。胡子鲇食性属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摄食植物性饲料。
胡子鲇为营巢性产卵的鱼类,成熟的雌鱼一般体长为17~23厘米,体重65~135克,产卵量为2000~3500粒。胡子鲇人工繁殖的亲鱼一开始主要是从市场上收集野生鲇鱼,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收集的自然野生胡子鲇根本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于是就从养殖的成鱼中选择部分作为亲鱼,周而复始,造成了严重的近亲繁殖现象,应采取异地换种、优化组合的办法解决亲本问题。另外,规模化养殖场很多是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繁殖,即通过注射激素,在激素作用下,雌性鲇发育到排卵期但未产卵时,挤出卵子,解剖雄性鲇取出精巢进行人工授精。这种方法亲鱼成熟度掌握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同一批亲鱼中由于数量较多,成熟不一致的情况肯定存在,而同一时间进行挤卵、剖精,就会导致部分未成熟卵子和精子强制授精的现象,从而出现受精率低、繁殖率低、畸形苗多的后果。解决方法是同一批繁殖的亲鱼选择同等个体成熟度较好的亲鱼,认真观察注射激素后的发情情况,并结合水温,准确掌握授精时间。
在胡子鲇养殖中常常出现大小差异较大情况,到出塘时,小的甚至不足25克,无法上市。这主要是胡子鲇性贪食和抢食,强壮的吃得较多,生长也快;瘦弱的吃的较少,生长缓慢,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在鲇鱼患病后更为明显,直接影响了产量和效益。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每月进行一次分塘,按大小分池放养;二是在食台旁另设一个限制较大鲇吃食的食台。方法是判断池中鲇鱼大小比例,用适当规格的鱼筛网住食台,使较小的鲇鱼能通过鱼筛自由出入吃食,随着鲇鱼的生长,鱼筛的规格也相应加大。
胡子鲇有逃逸性,在下雨或池塘有新水进去时,胡子鲇极易逆水外逃,在养殖的池上特别是进排水处要安装防逃设施,池塘水位也不宜过高。同时其也有打洞集群性,在松软或凸凹不平或渗水的池壁上打洞集群,甚至外逃,没外逃的胡子鲇也往往很多挤在一个洞里,当池水水位下降时极易导致缺水、缺氧死亡或挤死、饿死,因此选择或建造鱼池要注意其打洞集群性,严禁池塘有渗漏现象。胡子鲇的主要敌害有水蛇、蛙和鸟等,特别是在幼苗阶段,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池塘四周设一拦网,网高50厘米以上,以防蛇、蛙等入侵,并加强巡塘,阻止水鸟的频繁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