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龟场地的设计和建造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490页(3238字)

(一)养龟场址的选择 养龟场址的选择是根据龟的生态习性、环境要求和生产方式、生产规模来决定的。场址选择好坏,关系到今后生产效益和发展前景。因此选择场址需进行实地勘查和调查。首先考虑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地方,另要考虑的条件是水源、水质;同时考虑土质、能源、交通等条件。

1.向阳、无噪音 养龟场不宜与工厂、矿山、靶场接近,以避免过度噪音的干扰。因为龟用肺呼吸,所以要间断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气,若有噪音干扰,因其胆小,长期匿居水底泥土中,不利于正常生长,龟长期不接受日光浴,体表附着青苔或细菌、病毒,会使其感染多种疾病。

2.水源充沛 一般未经污染的江河、溪流、湖泊、池塘、水库和地下水均可作为养殖水。但水中盐分浓度不得超过0.1%。最理想的水源是既有无污染的地面水,又有地下温泉水,能自由调节水温。含硫磺、含氟的温泉水,需用其他水源稀释、混合,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才能使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不要用地下水及水库底层水,自来水也可用于养龟。

3.水质良好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龟养殖的成败。养龟的主要水质指标是:

(1)水温 20~30℃是龟的生长温度。15℃以下停止摄食,12℃以下冬眠,28~30℃是最佳生长温度。据研究证明:28℃的水温条件下,龟增重饲料系数等指标最佳。23℃时总增重仅为28℃的30.7%;20℃时几乎不增重;34℃时只为30℃的59.4%。饲料系数28℃时仅为1.49。25℃、34℃则需要2.5左右。

(2)溶解氧 龟用肺呼吸,溶解氧对它并非限制因子。但溶解氧的高低直接影响龟的摄食,以及池底排泄物的分解。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以产生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和甲烷等有毒气体,直接危害龟的健康。一般要求水中溶解氧在3~4毫克/升以上。

(3)pH(酸碱度) 对于龟来说,适宜的pH范围是7.2~8.5。若偏低,可施生石灰来调节。每立方米水体投入20克生石灰,可提高pH0.5,并能保持水体pH3~5天不变。

(4)氨氮 龟对于氨氮的要求尚不明确(类要求不大于2.5毫克/升),在研究者所有的试验中,氨氮(总氮)达6~10毫克/升时,龟仍可正常生长。考虑到氨长期高浓度的毒害作用,以及养殖的环境水温30℃,pH为7.2~8.5的条件,氨氮不宜大于4毫克/升。

利用水生植物(凤眼莲等)优先而迅速吸收氨氮的特点,可有效地降氨。池塘中施10~20克/米3水体的沸石,亦能控制氨的积累。最直接的办法是换新水。

(5)透明度(水体清澈程度) 透明度要求为20~30厘米。

4.土质要求 龟池须保持稳定的水位,所以底土以保水性良好、渗透性较差的黏土或壤土为佳。底土上层如有15~20厘米厚的淤泥和细沙的混合土更为理想,有利于龟的栖息和冬眠。但底泥所含沙粒宜细不宜粗,否则易使龟皮肤磨伤,引起伤口感染病变。同时沙粒过大,土层保水性能较差,容易漏水,故最好用稻田上层的柔软土或者熟塘泥。酸性土壤或盐碱地不宜建造龟池,确实要建,须进行土质改良。

除了以上条件,还须考虑交通方便,电力供应正常。饲料来源容易,龟苗供应有保证,商品销售渠道畅通等等。

(二)养龟场地的设计 龟的生长发育为几个不同的时期。通常把刚孵出的龟称为稚龟;稚龟经过冬眠,于第二年春天苏醒后,称为幼龟,一般1~3冬龄的龟均为幼龟;3冬龄以上的龟称为成龟;产卵繁殖的龟叫亲龟。不同年龄、不同规格的龟应分池饲养,因此人工养殖时,可分别建造稚龟池、幼龟池、成龟池和亲龟池。

1.防逃设施 龟善攀援、易逃,养龟场必须有良好的防逃设施。养龟池防逃墙的高低,按池内养龟个体的大小决定,一般30厘米高即可。防逃墙的顶部一定要出檐。出檐的宽度以向池内伸出10~15厘米为宜。如果防逃墙四壁光滑、垂直高出龟的活动场地30厘米,也可不出檐,但在池子四角,龟容易逃跑的地方,镶嵌一块三角水泥板或将池角砌成钝角。

养龟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也应安装防逃装置。一般可使进水口上面的池壁垂直高于池塘水面30厘米,同时将进水槽口伸入池内20厘米,以防龟在进水时逃跑。养龟池排水时,可在出水管上套上防逃筒。防逃筒用钢管焊成,根据龟的大小钻上若干个排水孔,使用时套在排水闸上并安装竹拦塞或渔网。

2.饵料台 饵料台是供龟“四定”觅食的地方。一般设在龟池的两长边。其材料可用3米×0.5米的水泥预制板或杉木板搭设。按30°的坡度一端浸没在水下10~15厘米,另一端露出水面。饲料投放在水面与水下交界的地方。饲料台上方最好设遮阳棚架,防止日晒雨淋引起饲料变质。

3.排灌系统 一个良好的养龟场,不但要有优质、丰富的水源,而且要有完善的排灌系统。因龟喜洁怕脏,投喂的是高蛋白饲料,极易污染水质,所以经常要换水。其排灌系统,可按“高进、低排、排灌分家”的模式设置。排灌渠道(管道)尽量截弯取直,做到水流畅通无阻。排灌渠道的大小,根据龟场的用水量设置。排水渠要考虑到防洪时的排水需要。水源充足、水位高的龟场可实行自然排灌。不能实行自然排灌,可建泵站。有的龟场建高压水塔,把水源抽到水塔后,再用管道分流到各龟池。总之,排灌系统是养龟场不可缺少的设施,应因地制宜予以配套。

4.休息及晒背场所 龟是水陆两栖的变温动物。性喜温暖,风雨天居于水中。温暖无风的晴天,龟感到安全时,便爬到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有时水面温度高于水底温度时,龟也常浮在静静的水面上晒背。这种晒背习性,尤其在稚幼龟阶段更为突出。一般每天需进行2~3小时的晒背。晒背有助于提高体温,加强体内血液循环和加快吸收,并能起到杀菌洁肤的作用,使体外寄生虫无法生存,还可促使皮肤增厚和变硬。因此,在建造龟池时一定要预留休息及晒背场。

目前我国引进国外的着名龟种鳄龟,因其腹甲极小,而四肢粗壮,腹部肉多皮嫩,活动中易擦伤皮肤,在建鳄龟池时,凡是龟必经之处如饵料台、晒背场等硬物上要覆盖柔软物。

成龟池池边四周与防逃墙之间留1.5~2米宽的空余地,作为龟的休息及晒背场。面积较大(0.667公顷以上)的龟池,可在池中央建立露出水面的土质小岛,小岛面积50~60米2,岛上种植阔叶植物;或者在龟池中投放竹筏增加龟的休息和晒背的地方。有些龟场,由于龟池堤坡太陡,堤基预留空地又少,使龟缺乏休息和晒背的地方,影响了龟的食欲及正常生长。

(三)龟池的建造 成龟池一般建于室外,有土池和水泥池两种。

水泥池面积50~120米2,池深1.2~1.5米,水深0.8~1.0米,底铺软泥20~30厘米,饵料台设在池南端,长度占池长的80%。

土质池面积500~1000米2,池深1.5~2.0米,底铺20~30厘米厚的软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