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定模具结构方案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实用注塑模设计手册》第3页(971字)
理想的模具结构应能充分发挥成型设备的能力(如合理的型腔数目和自动化水平等),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塑件的工艺技术要求(如塑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等)和生产经济要求(成本低、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等),由于影响因素很多,可先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塑件成型按塑件形状结构合理确定其成型位置,因成型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模具结构的复杂性;
(2)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形状大小、结构特点、尺寸精度、批量大小以及模具制造的难易、成本高低等确定型腔的数量与排列方式;
(3)选择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气、脱模、塑件的表面质量及工艺操作等;
(4)确定浇注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冷料井),浇口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排气方法、排气槽的位置与尺寸大小等;
(5)选择脱模方式考虑开模、分型的方法与顺序,拉料杆、推杆、推管、推板等脱模零件的组合方式,合模导向与复位机构的设置以及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选择与设计;
(6)模温调节模温的测量方法,冷却水孔道的形状、尺寸与位置,特别是与模腔壁间的距离及位置关系;
(7)确定主要零件的结构与尺寸考虑成型与安装的需要及制造与装配的可能,根据所选材料,通过理论计算或经验数据,确定型腔、型芯、导柱、导套、推杆、滑块等主要零件的结构与尺寸以及安装、固定、定位、导向等方法;
(8)支承与联接如何将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支承块、模板、销钉、螺钉等支承与连接零件,按照使用与设计要求组合成一体,获得模具的总体结构。
结构方案的拟定,是设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它既是设计者的构思过程,也是设计对象的胚胎,设计者应将其结果用简图和文字加以描绘与记录,作为方案设计的依据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