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89页(7159字)
肺炎是肺实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他如放射线、化学物质、过敏因素等也能引起肺炎。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分类方法很多,临床按病因学分类利于治疗。在多种病因中,以细菌性肺炎最常见。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性肺炎。
一、肺炎链球菌肺炎
【概念】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发病诱因主要为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受寒和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使呼吸道炎性分泌物增加,而受损的纤毛又不能有效地运动清除之,细菌易于侵入肺部。如果患者营养缺乏、乙醇中毒、有毒气体的吸入、药物性呼吸中枢抑制或心力衰竭、肺淤血等,可降低机体抵抗力,或削弱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促成肺炎的发展。肺炎病变常累及一个或几个肺叶,也可局限于一个肺段。以青壮年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冬季与初春为多见。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起病急,有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和咯血痰(或铁锈色痰)等症状;急性病容,呼吸频速,面颊绯红,皮肤干燥。有些患者口角及鼻周可出现单纯性疱疹。肺部可闻湿性啰音。病情严重者可有气急、紫绀;典型病例有肺实变体征,表现为患侧叩诊实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
2.辅助检查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实变期表现为受累部位呈大片均匀密度增高阴影。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多在(20~30)×109/L,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痰涂片检查有大量白细胞和革兰阳性成对或短链状球菌;痰培养在24~48h可确定病原体。
【治疗原则】
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及抗感染治疗。
【补液及治疗】
1.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轻者可口服液体,每日饮水1000~2000ml。重者及有失水者应根据脱水程度、体重和心功能情况进行静脉补液,一般情况24h补液量1500~2500ml,其中生理盐水应给500~750ml,不能进食者每日应加10%氯化钾3~4g,有条件时应观察尿比重,保持在1.020以下。
2.对症治疗 有胸痛者,可用可待因15mg;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不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腹胀者可用局部热敷和肛管排气;烦躁不安、失眠者可服地西泮(安定),不用抑制呼吸的镇静剂。
3.抗感染治疗
(1)首选青霉素:轻者用80万单位,每8h一次,肌肉注射。重者及有并发症者采用静脉给药,青霉素40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NS)3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注意:滴注时每次量应在1~2h内滴完,以便保持有效血浓度。
(2)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3g,可加在0.9% NS和5%、10%葡萄糖盐水(GS)200~300ml中静脉滴注,2次/d。
注意: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素等药物治疗。要求在2h之内将药物滴完。应注意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
肺炎球菌肺炎一般预后良好。但是,年老体弱,原有慢性心、肺、肝、肾疾病者,体温不升高、白细胞计数不高者和病变广泛、多数肺叶受累者或有并发症存在者,预后较差。特别是并发末梢循环衰竭及免疫缺损者,预后较差。当并发末梢循环衰竭时应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联合静脉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才可降低死亡率。
肺炎的预防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淋雨受寒、疲劳、酗酒等。对年老体弱和免疫功能减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肺疾病、慢性肝疾病、脾切除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概念】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透明质酸酶、葡萄糖激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多种毒素,致病力强。本病多发生于幼儿、年老体弱、大手术后或有血液病肿瘤等慢性疾病患者。亦可见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癌药、其他免疫抑制剂及滥用抗生素者。感染途径可分为原发性(吸入性)及继发性(血源性)两大类,前者多由于吸入鼻咽部分泌物或雾化器污染所致,血源性感染多继发于皮肤感染如毛囊炎、蜂窝织炎、疖、痈、伤口感染等活动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灶。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咯脓痰(量多或带血丝),病情严重者全身中毒症状重,肢体酸痛,心率增快,可有皮疹。可并发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早期肺部体征与呼吸困难、紫绀、脓血痰等严重症状不相称,患处仅有轻叩浊音,呼吸音减低及少许湿啰音,晚期有肺实变的体征。
2.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原发性者可呈大叶性、肺段性或多发性肺部阴影,病变多在下肺野及后背部。大片密度较高的阴影中,可有蜂窝状透明区。炎性阴影周围可有肺大泡。血源性者常是双侧多发性斑片状,或四块状中央密度较高的阴影,病灶中有空洞形成。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高达50×109/L,中性粒细胞达80%以上,有核左移及胞质内毒性颗粒;痰涂片或培养可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治疗原则】
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及抗感染治疗。
【补液及治疗】
1.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对轻者可口服液体,每日饮水1000~2000ml。对重者及有失水者应静脉补液,24h补液量1500~2500ml,其中生理盐水应给500~750ml,不能进食者每日应加10%氯化钾3~4g,有条件时应观察尿比重,保持在1.020以下。
2.对症治疗 有明显胸痛者,可用可待因15mg;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不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腹胀者可用局部热敷和肛管排气;烦躁不安、失眠者可服地西泮(安定)5mg,不用抑制呼吸的镇静剂。
3.抗感染治疗
(1)首选抗生素:应首选半合成青霉素,因大多数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应选耐青霉素酶的抗葡萄球菌青霉素。
①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3~4g/d,加入10% GS或0.9% NS 300ml,静脉滴注,2次/d。
②萘夫西林(新青霉素Ⅲ):3~4g/d,加入10% GS或0.9% NS 300ml,静脉滴注,2次/d。
③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3~4g/d,加入10% GS或0.9% NS 300ml,静脉滴注,2次/d。
(2)青霉素敏感者:大剂量青霉素1000万单位/d,加入10% GS或0.9% NS 500ml,静脉滴注。并加用苯唑西林4~6g/d,加入10% GS或0.9% NS300ml,静脉滴注,2次/d。
注意:青霉素对敏感菌株作用强,苯唑西林对耐青霉素酶的菌株有效,二者结合可增强杀菌作用。
(3)青霉素过敏者:头孢唑啉4~6g/d,加入10% GS或0.9% NS300ml,静脉滴注,2次/d。红霉素0.75g,加入10% GS500ml静脉滴注,2次/d。重症者可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西力欣)1.5~2.25g,静脉滴注,2次/d。
注意:抗菌治疗的疗程应视病情而定,一般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血象正常、X线阴影吸收或仅留有残余病灶后,再继续用药10~14d。临床上对病情严重者一般均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可在上述药物中酌情选择一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可起到一定协同作用。总疗程4~6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MRSA)引起的肺炎及耐甲异唑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ORSA)引起的肺炎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1~2g/d),可取的满意疗效。
三、克雷伯杆菌肺炎
【概念】
克雷伯杆菌肺炎亦称肺炎杆菌肺炎,是由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克雷伯杆菌常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便经呼吸道进入肺内引起大叶或小叶融合性实变,以上叶较多见。临床多见于老年、营养不良、慢性乙醇中毒、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和全身衰竭的患者。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多数突然起病,发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典型者为粘稠的胶冻样棕红色痰。半数患者有畏寒、心悸及紫绀。严重者可并发休克、肺水肿和呼吸衰竭。体检有肺实变征,呼吸急促,呼吸音减弱或增强。慢性病程者可见气管向患侧移位、肋间隙变窄,患侧膈肌升高,呼吸运动减弱。
2.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呈大叶性实变,表现为大叶或小叶密度增高阴影,常累及右上肺及双下肺。亦可见弥散性斑片状浸润影,常见叶间隙下坠,呈弧形膨出。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20~30)×109/L,约有25%患者白细胞计数为正常,如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则预后不良。痰涂片及培养可找到肺炎杆菌。
【治疗原则】
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及抗感染治疗。
【补液及治疗】
1.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注意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轻者可口服液体,每日饮水1000~2000ml。重者及有失水者应根据脱水程度、体重及心功能情况进行静脉补液,一般24h补液量1500~2500ml,其中生理盐水应给500~750ml,不能进食者每日应加10%氯化钾3~4g,有条件时应观察尿比重,保持在1.020以下。治疗中,支持疗法很重要,可酌情输新鲜血,补充白蛋白。
2.对症治疗 有明显胸痛者,可用可待因15mg;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不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腹胀者可用局部热敷和肛管排气;烦躁不安、失眠者可服地西泮(安定)5mg,不用抑制呼吸的镇静剂。
3.抗感染治疗
(1)头孢他啶2g,加入5% GS或10% GS或0.9% NS200~300ml静脉滴注,2次/d。
(2)头孢噻肟2g,加入5% GS或10% GS或0.9% NS200~300ml静脉滴注,2次/d。
(3)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0.2g,加入5% GS或10% GS或0.9% NS200~300ml静脉滴注,2次/d。
(4)妥布霉素80mg,加入5% GS或10% GS或0.9% NS200~300ml静脉滴注,2次/d。
(5)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4g,加入10% GS300~500ml静脉滴注,2次/d。
注意:本病发病率虽只占细菌性肺炎的少数,但病死率高。年老、白细胞减少、菌血症及原有严重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当同时并发其他革兰阳性菌感染时,预后更差。因此,在临床上不仅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而且多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原则为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合并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亦可选用哌拉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抗生素疗程应在2周以上。
四、肺炎支原体肺炎
【概念】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于秋季发病,以儿童和青年人多见。肺炎支原体直径为125~150μm,是自由生活的微生物,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疾病从上呼吸道开始,向支气管和肺蔓延,呈间质性肺炎或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原体经口、鼻的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主要表现为咽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引起散发的呼吸道感染或者小流行。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秋季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有头痛、咽痛、咳嗽、发热、倦怠、乏力、纳呆、肌肉酸痛等。约半数患者无症状,随后出现咳嗽,渐加剧呈刺激性,咯少量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退热后咳嗽可持续存在。肺部体征不明显,可有呼吸音减低和湿性啰音。
2.辅助检查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早期可呈细网状阴影,代表间质性肺炎期;2d后增多的肺纹理出现大小不等不规则的斑点及斑片状模糊阴影,炎症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呈扇状或羽毛状;病变多在肺下野,阴影浅而淡,不形成空洞;7~10d则小片阴影吸收消散。肺炎易消散为本病的特点之一,可在2~3周自行消散。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可与细菌性肺炎鉴别;发病2周后血清冷凝集试验约70%患者阳性,滴定效价大于1∶32,特别是当滴定度逐步升高时,有诊断价值。血清中抗支原体抗体的测定(间接血凝抗体试验)阳性。支原体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及补体结合试验可阳性。痰、咽拭培养阳性。
【治疗原则】
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及抗生素治疗。
【补液及治疗】
1.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对炎症吸收有帮助;咳嗽剧烈时可服用可待因0.03g,每日2~3次。
2.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无效,首选红霉素,亦可选用四环素族抗生素。
(1)红霉素0.3g,每日4次,口服,退热后3~5d停药。对口服红霉素胃肠反应大、不能耐受者及有发热的患者可采用静脉给药,红霉素0.5g,加入5% GS或10% GS 500ml静脉滴注,2次/d。
(2)阿齐霉素0.5g,加入5% GS500ml或0.9% NS500ml静脉滴注,1次/d,共3d,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3)四环素0.25~0.5g,每日4次,口服,退热后3~5d停药。
注意:红霉素如浓度过大可引起静脉炎和胃肠反应,故滴注时不易过快。本病预后好,儿童可并发鼓膜炎和中耳炎,亦可伴急性溶血或神经系统损害,其病程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