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97页(2260字)

【概念】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刺激分泌增加,管腔粘膜充血、水肿,管腔狭小或支气管阻塞,以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多数支气管扩张见于儿童及青年时期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炎,少数支气管扩张由先天发育缺陷及遗传因素所致。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病史中多有童年麻疹后继发肺炎、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的病史。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慢性咳嗽,咯脓性痰,量大时每日可达数百毫升。痰量与体位有一定关系,晨起或卧床体位改变时痰量增多,并发呼吸道感染时痰量明显增多,痰液有臭味,提示混合厌氧菌感染存在。咯血反复发生,其程度可从少量痰中带血至大量咯血,常由呼吸道感染诱发。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消瘦、贫血等,慢性重症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和肺功能严重障碍,稍活动即出现紫绀;早期、轻者无明显体征,病变严重和继发感染时可在病灶部位听到局限性、固定性湿性啰音;慢性反复感染者可出现杵状指(趾)。

2.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两下肺纹理或于一侧肺有局限性纹理增多及增粗征象呈扫帚状,或粗乱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的环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卷发状影。有感染时阴影内可出现液平面。

(2)胸部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扫描检查:尤其薄层扫描更能清晰显示病变范围。

(3)支气管碘油造影: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及严重程度,是确诊本病的可靠检查方法。典型的表现可见支气管走行方向改变,有聚拢、扭曲现象;支气管末端呈柱状、囊柱状、束状扩张改变。支气管扩张好发部位为两肺下叶,特别是左肺下叶,右肺中叶亦为好发部位。

【治疗原则】

清除痰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减少继发感染及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控制感染,手术治疗。

【补液及治疗】

1.体位引流排痰 安置患者于相应肺段支气管引流的体位,使病变部位抬高,其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使支气管内痰液借重力作用经大气管咯出,每日2~4次,每次15~30min。痰粘稠,可服用氯化铵0.3~0.6g,或溴己新(必嗽平)8~16mg,每日3次。或支气管雾化吸入,可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及糜蛋白酶,于体位引流后雾化吸入,每日2~3次。

2.控制感染 可根据病情或参考痰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轻症可口服阿莫西林0.5g,每日4次或口服复方磺胺甲唑1.0g,每日2次。

(2)青霉素400万单位,加入0.9% NS300ml静滴,2次/d。疗程2~3周。

(3)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唑啉2~3g/d,加入0.9% NS200~300ml静脉滴注,2次/d。

(4)重症者特别是假单胞属细菌感染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有协同作用。

3.手术治疗 对以下几种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①反复感染和(或)大咯血者;②病变限于一叶肺或一侧肺;③虽然病变在两肺,但主要病变集中在一个肺叶,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年龄40岁以下,全身情况良好,心肺功能良好者。

4.咯血的治疗

(1)大量咯血者首选脑垂体后叶素10单位,加入50% GS 40ml静脉推注,10min注完。

(2)脑垂体后叶素10单位,加入5%~10% GS 500m1(或0.9% NS 500ml)静脉滴注。

注意:咯血过多,可根据血红蛋白测定酌情给予输血;大量咯血不止者,可经支气管镜确定出血部位后,用浸有稀释的肾上腺素海绵压迫或填塞止血,或用凝血酶在局部止血。经上述治疗无效时,心肺功能良好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小量咯血可采取患侧卧位,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可用小量镇静剂、止咳剂。

脑垂体后叶素静脉推注过快可引起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由于脑垂体后叶素有收缩小动脉的作用,故对患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忌用。对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特别应预防血块引起窒息的发生。

(3)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量咯血。

5.其他 患支气管扩张症的轻度患者,应注意锻练身体,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注意引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减少继发感染,并戒烟及预防感冒。根治副鼻窦炎及其他慢性感染病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