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105页(2042字)
【概念】
肺脓肿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开始是肺组织炎性坏死,当坏死液化组织破溃进入支气管,即形成空腔,外周为肉芽组织包围。常见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梭形菌和螺旋体菌等,且多为混合感染。肺脓肿根据发病机理不同而分为吸入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及继发性肺脓肿,临床上以吸入性肺脓肿为最常见。感染途径有昏迷、酗酒、手术麻醉、喉麻痹、食管梗阻、持续呕吐、严重支气管扩张、口腔或鼻窦感染误将带有细菌的分泌物吸入肺内而致感染等;多发生于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多为急性起病,有牙齿、口腔部的感染灶,或有手术、劳累、受凉病史。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胸痛等,热型为弛张热;突出表现是发病后10~14d咳出大量脓臭痰及脓肿坏死组织,痰量每天可达数百毫升,臭味痰提示厌氧菌感染,咯血量不等,多为脓痰中带血,亦可见大咯血者,尤以慢性肺脓肿者多见。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食欲差,慢性肺脓肿者表现为贫血、消瘦等。肺部体检有局部叩浊音,语颤增强,呼吸音减低,并可闻及湿啰音及支气管呼吸音。慢性患者还可有杵状指(趾)。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吸入性肺脓肿多为单发,以右肺下叶背段和左肺下叶背段好发;血源性肺脓肿两肺野可见,肺边缘较多,肺尖少见;吸入性肺脓肿早期呈大片均匀致密的炎性浸润阴影,待脓肿形成,脓液经支气管排出后,X线可显示脓腔和液平面,其周围为密度较高的炎性浸润灶。血源性肺脓肿为边缘较整齐的球形病灶,直径1~3cm,当球形病灶内脓性分泌物与支气管相通,则出现脓腔和液平。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发现肿瘤、异物等引起支气管阻塞的原因,并可作痰细菌学、细胞学检查和活体组织学检查。如疑为肿瘤可作病理活检,另外还可以吸引脓液或注入抗生素,达到治疗目的。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可达90%以上,并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痰细菌学检查应在用抗生素之前,有条件者作环甲膜穿刺吸取痰液检查,应作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
【治疗原则】
卧床休息,摄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口腔清洁,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积极控制感染,抗生素应联合应用,疗程应在1个月或以上。加强痰液引流,局部滴入给药,手术治疗。
【补液方法及治疗】
1.控制感染
(1)首选青霉素480万单位加入0.9% NS300ml,静滴,每日2次。
注意: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亦可根据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等。
(2)青霉素疗效不佳时用林可霉素0.6g肌注,2~3次/d,或1.8g/d加于0.9% NS200ml液体内静滴。
(3)甲硝唑0.2~0.4g口服,每日3次;或甲硝唑0.5g,静脉滴注,每日2次。
注意:临床上多用以上3种药物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应在8~12周,待症状完全消失;X线检查炎症及脓腔完全消散,仅残留纤维索条影。
(4)局部治疗经环甲膜穿刺置留导管,或经鼻腔插肺导管至病变部位,然后将青霉素40万~80万单位及链霉素0.25~0.5g稀释至10ml,经导管缓慢注入,2~4次/d。
2.祛痰 嗅己新(必漱平)8~16g,复方甘草合剂10ml或0.3g氯化铵10ml口服,3次/d,亦可用α-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注意:体位引流患者采取脓肿部位高于气管和喉部的体位,使痰液顺流咳出,2~3次/d。可经纤维支气管镜以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反复冲洗脓腔,并注入抗生素溶液。
3.手术治疗 适用于慢性病例,手术指征为:经内科治疗3个月病变无明显吸收,或反复发作者;支气管阻塞引流不畅,尤其疑为肺癌者;壁厚或多囊性空洞,大咯血危及生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