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99页(5329字)
【概念】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半数以上在12岁以前发病。性别差异在儿童期较明显,成人以后无性别差异,春秋季节发病较多。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发作时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外源性哮喘发作时常有鼻、眼睑发痒、喷嚏、流涕或干咳等粘膜过敏先兆,内源性哮喘发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史。典型的体征表现为肺部过度充气状态、听诊时两肺广泛哮鸣音,在呼气期明显。
(1)轻度发作时,步行气促,能平卧,有轻度焦虑,无出汗,呼吸频率增加,但无辅助呼吸肌活动,呼气末期闻哮鸣音,脉率小于或等于100次/min,无奇脉。
(2)中度发作时,稍活动即感气促,喜坐位,焦虑或烦躁,出汗,呼吸频率增加,常有辅助呼吸肌活动,哮鸣音响亮,脉率100~120次/min,有奇脉。
(3)重度发作时,静息气促,焦虑,烦躁或嗜睡,意识模糊,大汗淋漓,紫绀,呼吸大于30次/min,常见辅助呼吸肌活动和肋间凹陷,胸腹部矛盾运动,哮鸣音响亮或消失,脉率大于120次/min,有缓脉、奇脉。
症状不典型者下列检查有一项阳性也可诊断: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0.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0.20。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早期发作时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缓解期无明显异常。慢性反复发作并发呼吸道-肺感染时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阴影。同时应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2)血气分析:哮喘发作时可有PaO2(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在轻度或中度哮喘时,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H值上升,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如哮喘呈持续状态,气道严重阻塞,可使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当缺氧明显,可并发代谢性酸中毒。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如并发感染白细胞可增高;痰液检查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螺旋体(小气道的管型)和透明的哮喘珠;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可较正常人高2~6倍。
【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各种诱因。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控制急性发作,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排痰,保持气道通畅很重要;抗生素控制感染,可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无条件做药敏试验者可首选青霉素和链霉素联用,或酌情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素等;缓解期可采用脱敏疗法。
1.间歇发作 间歇出现症状<每周发作1次,夜间哮喘≤每月2次。发作间歇期无症状,肺功能正常。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治疗可按需吸入短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2.轻度发作 症状≥每周1次,<每日1次,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PEF或FEV1≥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30%,治疗用一种长期预防药物。用抗炎药物时可以加入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
3.中度发作 每日有症状,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PEF或FEV1>60%而<80%预计值,PEF变异率>30%。治疗应每日吸入糖皮质激素和短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4.严重发作 症状严重而频繁发作。PEF或FEV1<60%预计值,PEF变异率>30%,治疗每日用多种长期预防药物,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扩张药,或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
【补液方法及治疗】
1.轻度哮喘发作 除去诱因。首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以及氨茶碱、色甘酸钠及其他非特异抗炎剂。常用药物如下。
(1)沙丁胺醇(舒喘灵、喘乐宁)气雾剂100μg,喷吸,于必要时或每日3次。有定量型吸入器(MDI)雾化吸入或各种干粉吸入剂型(泡囊剂、胶囊剂)。使用方便,起效快,吸入5~10min后显效,疗效维持4~6h。沙丁胺醇(舒喘灵)4mg,口服3次。
注意:副作用有震颤、心悸,慎用于心血管疾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2)特布他林(博利康尼)200μg,喷吸。2.5~5mg,口服2~3次/d。用法及注意事项同沙丁胺醇。
(3)硫酸特布他林2.5mg,每日3次,口服。
(4)丙卡特罗25~50μg,每日2次,口服,疗效维持时间较长,可达10~12h,并有抗过敏和促进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
(5)盐酸克仑特罗片0.1mg,口服,每日2次;盐酸马布特罗片50μg,口服,每日2次;海索那林(息喘酚)片0.5mg,口服,每日3次。
(6)氨茶碱为黄嘌呤类生物碱。0.1g,每日3次,口服。
注意: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和心动过速。
(7)色甘酸钠及其他非特异抗炎剂:色甘酸钠气雾剂,3.5mg,喷吸,每日3次,对速发型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先用沙丁胺醇气雾吸入,待支气管舒张后再吸入本药,可发挥更大作用。
注意:偶见副作用有咽喉部刺激、胸闷、恶心等。
(8)奈多罗米钠气雾剂4mg,吸入,每日2次,为新一代非特异抗炎剂,疗效较显着,副作用较轻。酮替芬胶囊1mg,口服,每日2次,但有嗜睡、头晕等副作用。其他尚包括阿司咪唑(息斯敏)片10mg,口服,每日2次;曲尼司特片0.1g,口服,每日3次;盐酸氮斯汀片2mg,口服,每日2次等;嗜睡等副作用较少。
对轻度发作一般不用激素及抗生素。
2.中度哮喘发作β受体激动剂和氨茶碱类药物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
(1)氨茶碱多采用静推或静脉滴注,氨茶碱0.25g加入50% GS20~40ml静脉缓慢注射,一般应需30min或以上注射完。
注意:注射过快可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惊厥等反应,甚至死亡。
氨茶碱0.25~0.5g加入10% GS250~500ml,静脉滴注,每分钟40滴。氨茶碱每日总量不超过1g为宜。
(2)倍氯米松二丙酸酯气雾剂100~200μg,喷雾吸入,每日3~4次;或布地来德100~200μg,喷雾吸入,每日3~4次。
注意:二者均有较强局部抗炎作用,用后漱口可减少咽部不适,不宜长期使用大剂量(大于1500μg/d),否则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
(3)泼尼松片5~10mg,口服,每日3次,用于症状较重,且吸入皮质激素未能控制症状者。
(4)夜间哮喘发作者可用沙美特罗气雾剂50μg,睡前吸入,10~20min起效,维持8~12h。
注意:副作用震颤、心悸,但较轻而短暂。
睡前口服丙卡特罗片25~50μg,控释型沙丁胺醇4~8mg等亦有效。氨茶碱控释片,每次口服100mg亦有效。
注意: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等。
(5)异丙托溴胺气雾剂20~40μg,吸入,每日3次。
注意:和β2肾上腺素激动剂合用,有协同作用,且疗效持久。
(6)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10% GS250ml,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每日用量以不超过30mg为宜。
3.重度哮喘发作 应采取积极抢救措施,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抢救措施如下:
(1)吸氧和湿化气道。氧浓度可适当加大,补液对哮喘持续状态尤其重要,由于发作时张口呼吸和大量出汗而致失水,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加重了气道阻塞。每日入量应维持在2000~4000ml,可鼓励患者多饮水及静脉补液。0.9% NS500~1000ml静脉滴注,沙丁胺醇溶液0.5~1mg(2.5~5mg),加0.9% NS2~2.5ml,超声雾化吸入。
(2)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可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补充氯化钾,有酸中毒存在,可酌情补5%碳酸氢钠100~200ml。
(3)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25% GS40ml,静注,每6h用1次;或甲基泼尼松龙40mg,静注,每4h用1次。待病情控制后改为泼尼松,口服,并逐渐减量,经5~7d后停药。
(4)氨茶碱0.25g,加入50% GS40ml,静注(10min);或氨茶碱0.5g加入5% GS500ml,静滴,每日总量应小于1.2~1.5g,建议监测血浓度(10~15mg/L)。
注意:副作用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老年人和心、肾,肝功能障碍者慎用。
(5)二羟丙茶碱(喘定)0.25g,肌注或静注,每日2~3次。每日总量小于1.5g,副作用较氨茶碱轻。
(6)慎用镇静剂,必要时作动脉血气分析。若PaO2 小于60mmHg(7.98kPa),且PaCO2迅速增高和呼吸性酸中毒,应作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治疗。
(7)抗生素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静脉给药。
4.哮喘缓解期治疗 先确定致敏原,然后进行脱敏,如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用1∶5000、1∶1000、1∶100浸出液,从低浓度开始,每次0.1ml皮内注射,每周1次,每次增加0.1~0.5ml,然后以此剂量作维持治疗,可全年使用或在发作季节前2~3个月开始治疗,应用3~6个月。
注意:经过合理治疗,可减轻或停止哮喘发作或痊愈。但对诱发哮喘的因素未解除,哮喘反复发作并逐年加重,以及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