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131页(5468字)

一、室性早搏

【概念】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由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折返激动或触发机理引起。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疾病,也可见于正常人。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多数患者有心悸、咽部不适等感觉,有时伴咳嗽,也可无任何症状;听诊可发现早搏及随后的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高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洋地黄或奎尼丁过量、低血钾等,精神紧张、过度烟酒和咖啡亦可引起室早。

2.心电图表现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大于0.12s,T波方向与主波相反,其前没有与之有关的P波,多数情况代偿间歇完全。单一形态的室早多见,多形态的室早亦可见。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引起室早的原因并予处理,如改善冠脉血流、纠正电解质紊乱、停用心肌毒性药物等。

(2)一般治疗: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的室早,如无早搏引起的症状,可不予处理,或给予β受体阻滞剂减少早搏引起的症状。

(3)慢性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早,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以减少早搏引起的症状及降低死亡率。

(4)紧急治疗:对可能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室早应采取紧急治疗。

【补液方法及治疗】

(1)利多卡因50~100mg或以1~2mg/kg静脉注射,如无效5~10min后重复2~3次,一旦有效,需将利多卡因500~1000mg加入10% GS500ml内静脉滴注,速度1~4mg/min,维持24~48h。

注意:该药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降低心室肌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提高心室颤动阈值,增加冠脉血流,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2)美西律(慢心律)100mg,加入10% GS20ml,缓慢静脉注射(3~5min),无效时5~10min后重复,若有效,改为美西律500mg加入5% GS500ml,静脉滴注,以1~2mg/min速度维持。此药作用同利多卡因。

(3)苯妥英钠50~100mg,加入50% GS20ml,静脉注射,无效时每10~15min重复,2h总量应<500mg,每日不超过1g。

注意:该药可抑制异位心律,加快房室传导,适用于洋地黄中毒或低血钾引起的室早。

(4)氯化钾1~3g,加入葡萄糖液500~10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必要时可加量。

注意:该药可降低心肌自律性、应激性,抑制传导,消除折返,对洋地黄过量或低血钾引起的室早疗效较好。

(5)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加入10% GS20ml,缓慢静脉注射,如无效于10~20min后重复1次,但总量每日不超过350mg;或以210mg加入10% GS200ml静脉滴注,1~1.5mg/min。

注意:该药可减慢浦氏纤维和心肌细胞0相除极速度,延长心房、房室结、心室不应期,因而能降低兴奋性,阻断折返。对伴心衰、休克、房室传导阻滞、病窦者忌用。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概念】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阵发性室速,为重度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发生于严重心脏病患者,其中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也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及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等)、Q T间期延长、低血钾及心脏手术。临床症状取决于心脏功能、心动过速时间的长短及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短于30s)的患者多无症状,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长于30s)的患者多数症状表现较严重,可出现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或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水肿及休克,也可诱发心室颤动而突然死亡。一般心率140~180次/min,节律轻度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音分裂。刺激迷走神经压迫颈动脉窦对心率无影响。

2.心电图表现 快速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异位激动,心室率在100~250次/分,节律规则或轻度不规则,QRS波群增宽>0.12s,有继发性ST-T改变,如有P波则表现为房室分离,心房率慢于心室率;可有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按室速的QRS波群形态临床可分为单形性室速、多形性室速和双向性室速。

3.辅助检查 心电生理检查对室速的确诊有意义,发生室速测定希氏束波,鉴别室上速和室速。应用程序电刺激技术,诱发或终止室速。

【治疗原则】

(1)中止室速发作,包括药物或电击复律。

(2)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

(3)预防复发。

【补液方法及治疗】

(1)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若无效每5~10min加用50mg,至发作终止或总量达250mg为止。中止室速后,静脉滴注1~4mg/min。

注意:该药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降低心室肌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提高心室颤动阈值,增加冠脉血流,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2)美西律(慢心律)100mg,加入10% GS20ml,缓慢静脉注射(>10min),无效时5~10min后重复,若有效,改为慢心律500mg加入5% GS500ml,静脉滴注,以1~2mg/min速度维持。

(3)普鲁卡因胺200mg静脉注射(>5min),以后每10~20min用200mg,总量不超过1000mg。静脉滴注1~4mg/min。

注意:监测低血压。

(4)胺碘酮(乙胺碘呋酮)5~10mg/kg,分2~3次给药,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

注意:监测低血压及心动过缓。

(5)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加入10% GS20ml,缓慢静脉注射,如无效于10~20min后重复1次,但总量每日不超过350mg;或以210mg加入10% GS200ml静脉滴注,1~1.5mg/min。

注意:该药可减慢浦氏纤维和心肌细胞0相除极速度,延长心房、房室结、心室不应期,因而能降低兴奋性,阻断折返。对伴心衰、休克、房室传导阻滞、病窦者忌用。

(6)异丙肾上腺素1~2mg,加入5% GS500ml,静脉滴注。

注意:该药适宜于尖端扭转型室速、Q-T间期延长引起的室速及发生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基础上的室速。

(7)洋地黄过量引起者宜选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静注,氯化钾滴注;10%硫酸镁10~20ml缓慢静注也有效。

(8)硫酸镁2g,加入10% GS40ml,缓慢静脉注射,之后8mg/min静脉滴注。

(9)直流电复律。

(10)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11)导管消融术。

三、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概念】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简称室扑和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前者指心室快而微弱无效的收缩,后者指心室各部分肌纤维发生快而不协调的乱颤,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等于心室停搏。常为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最终表现。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严重缺血、缺氧、电击伤,有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可诱发。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患者迅速出现阿-斯综合征,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继之呼吸停止,心音、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治疗不及时可迅速死亡。预后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

2.心电图表现①室扑: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正弦波,室率达150~300次/min;②室颤: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一、大小不同、节律极不规则的低小波(<0.2mv),频率达200~500次/min,为停跳前征象。

【治疗原则】

(1)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并迅速电复律或药物复律。

(2)迅速恢复有利的代谢环境。

【补液方法及治疗】

(1)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无效时2min后重复100mg静脉注射,有效后随即以1~4mg/min静脉滴注维持。

(2)普鲁卡因胺200mg缓慢静注,以后每10~20min以200mg缓慢静注,总量达1~2g,有效后以1~4mg/min静脉滴注维持。

(3)溴苄胺250mg,静脉注射,无效时可再次静脉注射,有效后以1~2mg/min静滴维持。

(4)胺碘酮(乙胺碘呋酮)150~500mg静脉注射。

(5)肾上腺素0.5~1mg静脉注射,每3~5min一次。如无效,2~5mg静脉注射,每3~5min一次。

注意:该药适于Q-T间期延长者或心室颤动波细小随之变粗大以利于电复律者。

(6)氯化钾1~3g,加入10% GS500~1000ml,静脉滴注,适于低血钾者。

(7)5%碳酸氢钠100ml,静脉注射,继之以200ml静脉滴注。

注意:该药可纠正酸中毒或高血钾,有利于心脏复苏,在有效循环恢复前,每隔10min,给100~120ml。

(8)10%葡萄糖酸钙5~20ml,静脉注射。

注意:该药适用于高血钾或低血钙者。

(9)去甲肾上腺素0.2~1mg,加入10% GS100ml静脉滴注,也可用间羟胺(阿拉明)10~20mg或多巴胺20~40mg加入10% GS100ml静滴。

注意:用于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心脑血流量。

(10)20%甘露醇100~200ml,快速静脉输入(地塞米松5~10mg加小壶)每6h用1次。或呋塞米(速尿)20~4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

注意:用于心肺复速后,降低颅压,防治肾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