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补液的基本原则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454页(3579字)

一、正确估计水、电解质丢失的情况

1.判断脱水程度

(1)体重测量:体重的改变可反映体液、血容量的变化。研究认为,新生儿由于细胞外液的排出和身体组织的分解,于生后1周内有生理性体重下降。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平均占出生体重的15%,足月儿为5%~10%。胎龄和体重愈小,体重下降比例愈大。除生理性体重下降外,小儿体重若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提示存在脱水。体重下降量为其应有体重的5%为轻度脱水,下降量为10%则属中度脱水,下降量10%~15%为重度脱水。

(2)临床表现:脱水的临床表现依脱水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将脱水分为3度。表现见表5-1。

表5-1 不同程度脱水的表现

2.确定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不同病因引起脱水,水和电解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因而导致体液渗透压发生不同的改变。据此将脱水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最为常见,次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少见。

钠是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所以常用血清钠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正常血清钠为130~150mmol/L。故判断脱水性质除参考病史、体检外,主要依靠血钠值的测定(表5-2)。

二、合理补充水和电解质

(一)累计损失量的补充

即补充发病后水和电解质总的损失量,使体液的量和组成成分恢复正常,包括纠正脱水、渗透压失常、电解质缺乏和代谢性酸中毒,一般要进行定输液量、定输液种类、定输液速度(三定)。

1.定输液量 补液量根据脱水的程度决定。

(1)轻度脱水:50ml/kg。

表5-2 低渗、等渗、高渗性脱水鉴别

(2)中度脱水:50~100ml/kg。

(3)重度脱水:100~120ml/kg。

先按2/3量给予,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儿各酌情减少1/4~1/3。

2.定输液种类 决定于脱水的性质。

低渗性脱水补给2/3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补给1/2张的含钠液,若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困难时,可先按等渗脱水补给。

3.定输液的速度 补液的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原则上是先快后慢。累计损失应在8~12h内补充,速度8~10ml/(kg·h),高渗性脱水患者输液速度宜较慢,否则会引起细胞水肿甚至发生惊厥。

4.中、重度脱水伴有周围循环障碍 应首先扩充血容量,以迅速改善微循环和肾功能。扩容液体种类:2∶1含钠低渗液,液体量20ml/kg(总量≤300ml,扩容量包括在累计损失液量内),补液速度0.5~1h内静脉输入(50滴/min)。

5.纠正酸中毒 酸中毒与脱水程度相平衡,轻度酸中毒不补碱,机体通过自身调节功能可得到纠正,中、重度酸中毒需补给碱性液体。

一般主张pH<7.3时可用碱性液。

方法:①若无条件检测血气,可先暂按5% 碳酸氢钠每次5ml/kg,可提高[HCO3-]5mmol/L计算,必要时2~4h可重复。②可检测二氧化碳结合力,按体液总量计算。③按血气分析结果补碱。碱性溶液mmol/L数=(-BE)×0.3×kg,即5% 碳酸氢钠的ml数=(-BE)×0.5×kg。

注意:①纠正酸中毒:补碱时需用10% 葡萄糖稀释成等渗含钠液,即1.4%碳酸氢钠液,1.87%乳酸钠液;②首次补给总量的1/2量,密切观察病情,复查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剂量防矫往过正;③积极纠正通气功能,保证碱性液发挥作用。

6.补钾 脱水同时有不同程度血钾的丢失。脱水未纠正前由于血液浓缩,低钾症状不明显,脱水纠正后出现低钾症状,故应补钾,一般用10%氯化钾溶液。补钾时注意以下几点。

(1)见尿补钾。

(2)轻度低钾血症应口服富含钾的食物,重度低钾血症应静脉补钾。

(3)补钾总量:4~6mmol/(kg·d)(30~40mg/kg)。

(4)补钾速度不能过快,应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输液中,时间≤8h。

(5)补钾浓度为0.1%~0.33%,不得>0.33%。

(6)禁忌静脉推注。

(7)急性腹泻补钾1~2d,营养不良儿补钾时间4~6d。先静脉滴注,后改口服。

7.补钙补镁 佝偻病、早产儿、营养不良小儿应注意补钙。一般以10%葡萄糖酸钙5~10ml用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点,低镁者用25%硫酸镁每次0.1mg/kg深部肌肉注射,每6h用1次,每日3~6次,症状缓解后停药。

(二)补充继续损失量

在治疗过程中,引起脱水的原因往往继续存在,使机体不断丢失体液,应按实际损失量的相似组成成分的溶液补充,腹泻患者根据大便次数、每次量及脱水恢复情况进行估计。

(1)定量:一般10~30ml/kg。

(2)定性:用1/3~1/2张含钠液。

(3)定时:与生理需要量液体混在一起于12~16h内静脉滴入。

(三)补充生理需要量

包括补充热量、液量和电解质3个方面。

(1)热量:用葡萄糖液供热。婴幼儿每日230~250kJ/kg,以减少组织消耗。

(2)液量:60~80ml/(kg·d)用1/4~1/5张含钠液。

(3)补液速度:10~12滴/min(每小时5ml/kg)与继续损失量一起于12~16h内静脉滴入。

各种疾病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对以上3个部分的需要量稍有不同,其中生理需要量是共同的,后二者则依病情而定。婴儿腹泻则3项均需补充。

三、小儿补液监测

监测项目如下。

(1)体重监测:检查有否水肿或脱水体征。

(2)详细记录出入量。

(3)检查心率、呼吸次数、血压、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肌张力、粘膜状态等。

(4)化验检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等。

(5)尿比重及尿渗透压测定:尿比重测定是一种无损伤的简便准确地估计尿溶质或尿量排出的检查方法,正常范围是1.005~1.015,它和尿渗透压是一致的。每日应至少测1~2次。根据体重、尿量、尿渗透压、病史和体征调整每日摄入液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