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499页(1463字)

【概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encrotizing enterocolitis,NNEC)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道充气、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NNEC总发病率1%~6%,早产儿多见。病理上以小肠结肠的坏死为特征。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本病多见于早产儿,大多发生于生后2周内。轻症只表现为腹胀和呕吐,呕吐物为带胆汁或咖啡色液体。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泻、便血常见,可为鲜血便、果酱便,也有排黑便者。严重者可迅速出现紫绀、黄疸,甚至休克。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末梢血象可见白细胞增多,核左移和血小板减少。

(2)粪便常规:可见多量红细胞,隐血阳性。若进一步培养常有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3)X线检查:腹部平片对本症的诊断价值极大,早期表现为小肠胀气,部分胀气肠管可变化或外形僵硬、分节、管腔不规则或狭窄变细,肠粘膜及肠间隙增厚,胃泡亦有胀气,部分有潴留液。进展期则有典型表现:肠管较前更扩张,肠腔内可见多个细小液平面,呈阶梯状改变,粘膜下层可见小囊泡或串珠状积气透光区,有时可见门静脉积气影,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枝状散布。

【治疗原则】

适当禁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选用适当抗生素,抗休克,必要时手术。

【补液及治疗】

1.禁食与胃肠减压 轻症禁食5~6d,重症禁食10~15d。待腹胀消失,大便隐血转阴,一般情况明显好转,可开始恢复饮食。

2.静脉补液 一般情况每日补液120~150ml/kg,若患儿并发休克,则第1天输液量可略增多,以1/3~1/2张液体补充。重度酸中毒需根据BE值计算所需碳酸氢钠。禁食时间长的患儿可应用静脉高营养供给热量。

3.抗生素治疗 针对肠道杆菌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和头孢三嗪(剂量参见有关章节)。对厌氧菌首选甲硝唑,剂量为7.5~15mg/(kg·d),每12h用1次,静脉滴注。甲硝唑常与其他抗生素同时应用。

4.血管活性药物 山莨菪碱(654-2),剂量2~3mg/(kg·d),于6~8h内静脉滴注,疗程5~7d。

5.其他治疗 有休克时给予扩容,可用血浆、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30×109/L者应输浓缩血小板。

6.外科手术治疗

适应证:①发现气腹、腹腔积液;②腹膜炎症状明显或有腹腔脓肿、肠坏死者;③内科保守治疗病情仍恶化。

分享到: